精彩评价在引领,核心素养现课堂

2018-11-30 12:55:53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时针核心素养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周 珏

教师的精彩评价是对课堂资源的一种开发。适时、适度的课堂评价,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融洽了情感,产生了自信,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这样的评价既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真情评价——暖心间,引领学生幸福体验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思维碰撞处,用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言加以点染,使课堂上真情涌动,生生融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想“脉搏”,更获得了理解的深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

如:特级教师孙卫胜老师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当学生发现作文本上的格子大约为1平方厘米时,评价了一句“你真爱观察”,于是引发了“一位女生手面上的痣大约也是1平方厘米”这一独特有趣的体验!当学生自我创造出“平方米”“平方千米”时,孙老师一句“你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孩子此时的心境是何等心花怒放!当一生发现了应用资料中小马虎的三处错误时,一句“真了不起,具体怎样错的?给别人留个机会,你当老师仔细听听,好吗?”这一巧妙的“按一按”,既抬高了他,也有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表达欲望。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闪亮的火花,是生发愉悦体验的契机。这样的评价触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观念上想学、情感上乐学、行动上会学,课堂成为生成核心素养的学习乐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极具激励性的幸福体验呢?

二、多元评价——融合民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例如,针对课堂发言时的评价,“你的思路新颖流畅,启发了老师和小朋友。” “他(她)的发言很精彩,大家不想表示一下吗?”“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头头是道。”“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思考,没准算法会更简便!”……如此生动、亲切、鼓励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另外,评价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特级老师钱金铎在教学《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时,开展了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测量桌面面积的活动,在交流时,生1认为是44平方厘米,生2马上否定,认为是44平方分米。这时,钱老师并没有自己直接去评价谁对谁错,而是用一句“你们说说是谁不小心说错了呢?”把话语权交给了所有学生,让学生来评价,当学生指出谁对谁错之后,钱老师又来一句“为什么?还是请×××自己说吧!”此时,又把话语权交给了那位说错的学生手里,让他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使其自误,在交流怎样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们众说纷纭,钱老师又来了这么一句“你们说谁正确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获得新的成长,这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三、幽默评价——妙趣横生,使学生悟出“笑外之音”

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练习中总会出现填写长度单位的习题,教师也曾反复强调:联系实际、比划大小,可某些学生还是会出错,“黄瓜长2厘米”“课桌高80分米”,我在点评时,先让学生形容一下2厘米有多长和80分米有多高,然后便稍加夸张地笑着对大家说:“原来2厘米长的黄瓜,我们可以一口(张大嘴巴)就把它吃掉;80分米高的课桌能够升上天了(手上举,脚尽量掂起),那我们坐哪儿呀……”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些做错的学生抬头看到我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来。我适时引导:“你能送他一些小点子吗?让他进步得更快。”就这样,在没有批评、没有指责的课堂中,教师以他那幽默的评价语、夸张的语调、形象的动作,使学生在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声中,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彼此接纳,进而实现了“传之以心,受之以意”。

诸如此类的幽默评价还有很多,“0被你写成6,那0可要生气了!”“被你遗忘的数向你提意见了啊!”“6和4可是一队好朋友,你可不能拆散他们呀!”……可见,用风趣的语言把评价有机地渗透到学习的内容中,试去刻意评价的痕迹,增加了评价的情趣性。这样的幽默评价语具有机智性、创造性、启发性,学生在笑过之后有了深入的思考与领悟。

四、准确评价——细细推敲,引导学生寻找根源

课堂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除了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能一味简单赞扬,也不能草率地去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何处。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将“12:30”说成“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6”,教师的评价语是“大概差不多吧”,许多教师对这种说法十分赞同,认为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难得糊涂是最好的方法,因而对学生“不对头”的回答少评价甚至不评价,这样就直接导致课堂评价语言含糊与失误,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错误理解。而一句“是吗?大家也是这么想的?”激发学生深思,此时,刚才那些有不同想法的学生高举起他们的小手,振振有词地发表着他们的见解,生1说:“分针在走,时针也会走,所以它肯定不会正指着12的。”生2说:“我知道,时针会走过一点但肯定不会走到1那里,否则就不是12:30了。”生3说:“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要走半格。”……一句不同的评价语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语不仅针对性强,能给学生以提醒,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评价,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索和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核心素养显现于我们的课堂上,真正展现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时针核心素养
画时针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