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一
2月10日 晴
是谁给云朵揭开神秘的面纱,是谁给山林穿上金色的秋装,又是谁给这片富饶的土地带来无限荣光,是历史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涉及面之丰富可谓令人嗟叹。儒家思想、建筑艺术等作为中国的特色已广为人知,而中国色彩作为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新事物却鲜为人知。在人们的印象里,提到色彩最先想到的是西方概念中的三原色或是光学中的七色光,却不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色彩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除了中华民族,哪还会有其他的民族把一种蓝命名为“竹月”、把一种灰命名为“百草霜”、把一种红命名为“胭脂”。
夏天的夜晚,躺在露天的懒椅上,仰望着天空,在远处的星辰中有一颗特别明亮的北极星,在那附近颜色便是玄色,使人感到未知和迷惘。《说文》中解释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作为黑色的一种,玄色是最梦幻神秘的,这并不是视觉上的反应,而是通过视觉的传递与心灵产生的共鸣。或许是因为其高深莫测的属性,使周朝天子选择玄色作为其服装的一种配色,用来体现其作为天之骄子的无尚荣耀。
墨色是又一种不同于纯黑的表达,他因为与水的混合而变得灵动活泼,齐白石的虾因水墨而有了生命,王冕的墨梅因水墨而有了芬芳。《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好的画家运用这五色能使山势高峻,使鱼虾活泼,亦体现了墨色的奇妙。
说起这青色,最先在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从黑色中过渡而来的沙青和黛色的混合色(一种介于黑色与青色之间的墨绿色),给人一种混沌初开的感觉。盘古开天地时“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而这混合色也正像此景,从暗黑的死寂转向勃勃的生机。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隔江千万里……”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让这样艺术品名扬海内外,也是歌词中的天青色被万千大众所留意,多少青年在阴雨天打伞外出,去人烟稀少的郊外寻找那种等待烟雨的天青色,去体会那份难以言说的思情。实际上,天青色并非在雨前出现而是在雨后,天青色也并非青花瓷花纹的颜色而是青瓷的颜色。而在寻觅中的众人眼里,这些都不再重要了。
兰作为四君子之一,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开放时的幽香而为人所喜爱。但作为视觉动物的人类,视觉上的感觉总是决定人们对事物喜好的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兰花的翠绿使其朴素的同时又不失典雅。兰花正如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处在人们之间,不轻佻,亦不风尘。
红色是喜庆、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作为中国的传统颜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红色及其各种衍生色彩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胭脂色是由红色衍生而来,是中国传统色彩之一。“胭脂”,《说文解字》释作“燕脂、燕支”,“胭脂”出现较晚,估计在明代左右。胭脂在《红楼梦》一书里出现次数很多,一共有十六回中出现,其中有七次是指颜料名词,八次是形容颜色词,三次是在诗词里出现。这足以说明,胭脂色在当时贵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对牡丹花的描述可谓深刻,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更加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这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抒发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而这牡丹色则是其出彩的重要原因。
红色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始终都是国之正色。
近代中国革命不管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还是共产党的镰刀锤头红旗,又或是新中国的五星红,无一不是以红色为主色调,这象征的是革命的热情和信心。这种红因为有了革命的色彩,就叫作革命红。
中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国美色的发掘和创新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待发掘。我们只有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
【点评】
全文结构妥当,开头就写传统文化浩瀚,再由大及小,切入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美色,再挑出三种有特色的颜色,分开写起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最后由小及大回到写包括中国美色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掘。该文散而不乱,抛砖引玉,在洋文化盛行的今天,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