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梅
书之暖,在其内容,不在其外表。书之暖,不在于暖手,而在于暖心,心暖,则全身皆暖。
孩童时读书,坐在冷冷教室里,冻得簌簌发抖,那时抄着双手,没办法碰书,书虽不寒如坚冰,在我等心中,也好不到哪里去。心里最盼望下课,心思不在书本,也不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下课了可以跑,可以挤,可以肆无忌惮地跺脚,这些都可以缓解寒冷。现在想,那些书也极可怜,天冷倒还罢了,它应该受得了,我们不愿意触碰它,却会让其伤心。一本无人诵读的书,不仅寂寥,更会心灰意懒,会慢慢冷了心头的热情,成了冰凉的一张张纸。
当然,有好书时,天再冷,大家也抢着看。小时候最受欢迎的是小人书,从战斗故事到古代英雄,从浪漫童话到世界名著仿佛一切都可以画成小人书,可以说,那是小人书最繁荣的年代。小人书以图为主,所以并不觉得冷,虽是黑白图案,却生动形象,再加上一幅幅连续的内容引人入胜,比起单调的文字自然是天差地别,自然可以看得热起来。其实,冬天还是那个冬天,我们还是那群缺少保暖设施的孩子,因了小人书的原因,心中多了丝丝暖意。当时并没有暖书的概念,只是傻傻地想,为什么不把语文算术之类的课本都画成小人书,这样就不会冷了。
对于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书本冬暖夏凉,具有空调的功效。夏天再闷热,读书人也会在书本中纳凉,而冬天再寒冷,纵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读书人也可以在书本里取暖,浑然不觉得冷。看书,首先要进入到书里去,那是与外面不同的世界,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不会感受到自然界的冷热。年少时,很容易进入到这种状态,那时只要有书看,就从不觉得冬天天冷难熬,寒暑春秋,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概念,倒是书中场景变化让人不停变换着感受。后来,也不知是人的原因,还是书的原因,很少能进入忘我的读书状态,也无法用书本取暖,甚是遗憾。
有人说书暖了人,也有人说人暖了书,其实,人和书相逢相知,犹如情投意合的恋人,相互取暖。人爱一本书可以爱到痴狂的地步,书爱人我不甚清楚,但经常被人翻阅的书,虽然会卷边折页呈现疲态,书本的精气神却愈发旺盛,也会感染着看书的人。当然,每一本书都可以取暖,前提是碰到欣赏它的人。一本书,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欢,只要不是所有人都讨厌就足够了,本来,书就是分门别类的,就是为喜欢它需要它的人所准备的。可以想象,书本遇到喜爱它的人,也一定激动不已,被人捧读是书本莫大的荣幸,自然可以靠人来取暖,来度过漫长寒冬。
有人喜欢围炉读书,这场景极温馨,但也有遗憾。不管人还是书,因为炉火的滋扰,就无法尝到相互取暖的滋味,无法达到人书交融的境界。而有人在晴天晒书,希望藉此能让书暖,也说明他根本不懂暖书的要义,白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