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引发治未病的再思考

2018-11-30 06:22国之健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流感

文/国之健 编辑/青鸟

2018年1月29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今年冬天,流感来势汹汹,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报告病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江苏高邮一吴姓女士,1月10日左右患上感冒,当时没在意,后来出现呕吐才到当地中医院就诊。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她又开始呕吐,且越发厉害,遂被送至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医院,在转诊路上陷入深度昏迷。苏北医院确诊流感引发重症肺炎和心肌炎,紧急启用人工心肺复苏设备抢救,由于在有效诊疗时间窗内的医学干预,将吴女士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感染并发症,左腿最终不得不截肢,右脚部分脚趾切除。

虽然因流感导致重症肺炎和心肌炎,进而引起此类严重并发症的属于极少数,但也足以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的再一次反思:如何“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如何“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如何“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其实,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诊候》中早就说过:“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的介绍,流感对孕妇、儿童、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危害尤为严重,而医务人员由于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暴露于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研究显示,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医务人员中,75%以上的医务人员在出现流感样症状后仍继续工作,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就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危害大、高危人群广泛,但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却只有2%左右,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能达到50%,甚至80%。

曾光指出,流感病毒还具有变化性的特征,能使人反复感染和发病,因此每年的疫苗组分就会有差别,人体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随时间衰减。临床试验的证据提示,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也就是说,超过8个月,流感疫苗保护身体的“威力”就会减弱。因此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需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特别是高危人群。

重温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21世纪的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医学模式从重治疗向重预防,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患者的自我保健作用,从疾病中心向患者中心转变。

立足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学说。健康未病阶段的一级预防,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从而实现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临床前期的二级预防,出现疑似症状时,积极采取“三早”措施,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入临床的三级预防,就是对已患某些疾病者,结合体质的特异性及时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应对流感的问题上临床医学不是万能的,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预防网络体系的监察和干预作用,加强居民个体的自我保健意识科普教育,真正让治未病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流感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流感疫苗“创可贴”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