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肇
(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辽宁 鞍山 114001)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改革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测量也迎来了新的信息化测绘时代。为了应对信息化测绘时代给工程测量带来的挑战,需要深入了解信息化测绘的特征,确定信息化测绘建设的目的,为工程测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技术保障,提升工程测量的准确性,让测绘服务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测绘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交互网络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技术体系数字化。
在测绘工作中,工程测量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测量工作在具有技术特性的同时还作为一种服务的形式存在,工程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决策、实施和运营。工程生命周期管理主要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构建并管理工程测量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所收集测量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数据信息的共享,提升工程测量的效果,减少各类资源能源的使用及投入,减少资金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
工程测绘技术随着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发展更是给工程测量工序中注入了更为新鲜的生命,使其即使是在测量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也仍然能开展工程测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测量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除此之外,测量数据信息的获取方式还有很多种,这些方式大多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测量的精准度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多方式地收集并处理数据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程测量工作时,要懂得将多种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到市政规划管理中,科学应用高新测绘技术,发挥各类测绘技术的价值。
信息化测绘时代为工程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推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并拓展了该项工序的使用范围,让其工作可以发展得更为长远。首先,要对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内容进行完善,并规范其整体管理工序,让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用新型的施工技术及测量方式,在决策实施及运营等环节,发挥该项技术的高效性,优化其服务流程,提升其服务质量,更加快速且及时地获取到各类数据信息。其次,在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要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在地理空间信息方面实现“4A”级目标,即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服务于任何人(Anybody)。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来配合。在信息化测绘的时代背景下,工程测量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不能忽略在发展中所要面临的挑战。工程测量只是测绘的一部分,现阶段工程测量所具有的技术并不能够全面、有效地搜集诸如地形等一类的数据,其综合服务能力、技术经济价值等都有待提高。
建立健全工程测量机制,让工程测量可以在真正层面上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深入地对其工程系统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并整改工程测量体系。在该体系之下,工程测量的科学性将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推动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发展。
目前,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种类正在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些技术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想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工程测量技术,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不断开发、研究新型的工程测量技术,并将该类技术推广到我国的各个领域,让其得到更加长远且全面的发展。
构建工程测量标准化模式,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效用,可以通过对其各个方面的协调处理,确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内容,按照标准化模式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程度比较高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等,保障工程测量工序开展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工程测量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力度比较小,其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常常会使得标准中出现各类精度和指标不统一的现象,进而使其工作无法完整、有效地协调在一起,给实际的生产实践工序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此,相关企业需要及时组建协调管理部门,制订高度统一的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工作进行协商和沟通。
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工程项目,所以其工作质量十分重要。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定施工内容及流程的执行技术标准,找出影响质量安全等的各类因素,并对一些强制性的标准及明文条例进行分析;其次,需要构建一个为工程测量所服务的机构,并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和管理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想要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价值,就要懂得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深入探究工程测量的发展道路,构建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工程测量系统,在提升工程测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其绩效。强化工程测量的综合服务性能,让其为信息化管理等作出更大的贡献,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完善相应的测量方式,推进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的发展进程。
[1]刘崴,胡传奇.基于云计算的三维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表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08).
[2]马宇航.我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J].民营科技,2015(11).
[3]史亚巍,王飞程,陈桂红,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体系规划[J].地理信息世界,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