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莲
2017年有个词很火,这个词就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具有传染性的状态,当社会变革前所未有地迅速,技术和理念的更新让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这种焦虑便像传染病一样不断扩散。有人很努力地工作,有人很勤奋地学习,但许多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大家变得更加焦虑。
有人认为,这种像滚雪球一样的“全民焦虑”是社会的责任,不能让努力奋斗的人过上好的生活,是社会的问题。
我不这么看。我不相信正确的努力会导致错误的结局。如果你的努力没有帮你实现愿望,那可能是你努力的方式错了,也可能是你努力得还不够,又或者你的愿望太大,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和我们自己都不是精密的标准化仪器,不是设定好一个方向和速度,就一定会完美地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让自己用正确的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然后耐心等待时间给自己的努力一个答案。
记得20世纪90年代,全社会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水平低,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差。那种所有媒体都透露出来的焦虑感,经历过的人可能至今历历在目。最后,矛头指向教育制度,认为是中国“填鸭式”的基础教育“戕害”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于是开始了各种教育创新。却没有人去想,一个经历了近百年战乱的动荡的社会,怎么可能突然就孕育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今天,经历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终于培养出了能跟世界一流学者比肩而立的科学家,也培育出了许许多多能跟世界最强大的企业叫板的企业。
就像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要经历无数的波折和误区,一件事情的发生和结束也有它的起承转合、成住坏空。我们不能今天才开始播种,明天就想要收获。在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治疗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然后低头努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