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艳玲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主管部门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改革的方向,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要求改革工作需要朝着这方面靠拢,这样我国的教育工作就能取得进步。
核心素养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学生的品格、学习能力、对国家的热爱,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合作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核心素养可以经由科学合理的教育而获得,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落实到历史这门学科上,就涉及了许多层面的内容,比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等等。尽管很多老师对这方面的理论内容有所了解,可是如何在教学中将其传递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小的难题,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做出改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历史主义主张历史理解应当从以下两个认识层面去达成。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对原始史料进行严格检视,用专业化的技艺处理文字、实物、音像、口述等各种形态材料,形成历史理解的基础。另一方面,从精神和意识形态层面跨越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鸿沟,对严格检视的实证性史料碎片,以“同情”式的理解,复原历史语境,建构有关过去的知识系统。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情况,将其与历史知识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所处的背景、涵盖的政治意义、造成的影响,等等,这对于历史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历史需要重视三个重点:时间、空间以及人物,其中,时间与空间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教材是通过专题史的方式来撰写的,在时序性方面不够严谨,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时间观念。如果学生具备时间观念,就能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历史事件的时间链,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进而提高历史素养。构建科学的时间链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各种历史事件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戊戌变法》这节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而又是什么样的导火索导致了维新运动的出现。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戊戌变法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还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巧妙使用“年”计时单位。年属于最为普通的计时单位,历史学家对此极为重视。据权威资料显示,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年的概念;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将尼罗河泛滥周期定为年,一年有12个月,每月30天,加上附加宗教节日的5天,总共有365天。综合国力强盛的古罗马一开始用的是太阴历,不过执政者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随意增添闰月,导致计时出现了困难。后来凯撒大帝采用修正过的埃及历,慢慢地变为现行公历。现行公历的源头就是古埃及的纪年法。在历史学习中灵活运用年这个计时单位,能够得到很大的帮助。通过时间轴将历史事件列出来,便于记忆。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通过时间轴梳理1840年到1945年之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着深入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开阔。
总而言之,要想让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