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朋友圈

2018-11-29 17:00
南方周末 2018-11-29
关键词:晋书世说新语清官

历代文人,都爱读《世说新语》,读了就忍不住要模仿,所谓“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刘熙载语)。很自然地还会拿它和《晋书》比,写同一个人,《世说》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晋书》就如同“拙工绘图”,呆板无味。虽然《晋书》是喜欢抄《世说》的,但把《世说》里的段子丢进一堆枯燥的履历表里,光彩也就被掩盖住了。

当然,《世说》是名士教科书,这些文人读的时候,也都是把自己代入其中的名士。换个立场看,感受很容易不大一样。

王子猷半夜里醒来,发现外面大雪,雪景很美。就吩咐下人给自己倒酒,自己朗诵鼓吹归隐的诗。这就想起居住在别的城市的戴安道,于是就吩咐备船前往。一个通宵才到,可是他到了戴安道门前,转身就走了,留下名言:“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是表现魏晋风度的经典案例,但你若是王子猷家的厨子,那就肯定很不爽,半夜里爬起来给主人热酒,大冷天从热被窝里钻出来,那滋味当然很难受。现在的男人给孩子调奶粉,这种情况下往往都会装死。唯一能够让厨子感到安慰的,大概就是船夫。他更不幸,划了一夜的船,好不容易主人上岸会朋友去了,以为可以补个觉,结果合眼打个盹,这家伙居然就回来了。

当然,王子猷的做派,即使魏晋时也算任诞简傲,那换一些被认为是美德的事看罢。那个不肯打扫房间却有“澄清天下之志”的陈蕃,做豫章太守,第一件事是问徐稚在哪里,就要去看望他。

豫章郡主簿,也就是机要秘书说:“群情欲府君先入廨。”大家希望您先到办公和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这里“群情”,自然是指政府里的各位工作人员,而不是老百姓。可以想象,新领导到任,豫章郡的各级办公人员都在那里等候,太守去得晚,大家就要多一阵等待的煎熬;然后多半还要有饭局,太守不去,就不能开饭。做过接待工作的人,都很熟悉这种痛苦。主簿说这句话,一方面是强调规矩,一方面也是为同事着想。

但陈蕃非常不给面子,说周武王当年那么尊重贤士,“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让豫章郡的公务员继续在那里干等,到底跑去见徐稚了。——所以说,读书时你把自己代入谁,相当重要。你觉得自己是大名士,就会觉得陈蕃真是既高尚又潇洒;觉得自己是小公务员,就忍不住想骂街;觉得自己是一般小老百姓,则更可能觉得你先去哪里,干我什么事?

也有些号称“接地气”的事,其实可能最不接地气。如阮籍听说步兵校尉这个部门有好酒,就请求担任这个官,于是世称阮步兵。这个作为当然很潇洒,后世也有很多人乐于模仿,如初唐著名的诗人王绩,请求担任太乐丞这个官职,原因也是太乐署有个善于酿酒的小官吏,他想去喝酒。唐代的官职,分清官和浊官,当时太乐丞是浊官,专由出身卑微的人充任。王绩却出身当时的顶级大家族太原王氏,照这么说,他的行为,是相当突破门阀、等级观念了。

但这事的后果是什么呢?既然太原王氏的人当过太乐丞,太乐丞从此就成了清官,不许出身不好的人当了。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有出身好的人想出任某个浊官,结果引起基层官吏的不满情绪一个总爆发。他们历数往事,说包括太乐丞在内,有哪些浊官本来是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工作岗位,也是升迁的顶点。因为出身好的人当过,就变成了清官,再也不许卑微出身的人干了。再这么下去,“某等一色之人,无措手足矣”,人生要失去希望了。

《世说新语》这样的书,有点像朋友圈里晒出来的片段,不见得假,但总是掩没了浩瀚又琐屑的事实。一千多年来《世说》一直讨人喜欢,可见好想生活在朋友圈的心,真是古已有之的。

(作者为大学教师、历史学者)

文化

解码

刘勃

《世说新语》这样的书,有点像朋友圈里晒出来的片段,不见得假,但总是掩没了浩瀚又琐屑的事实

猜你喜欢
晋书世说新语清官
闻鸡起舞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赞清官郑板桥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枕戈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清官情结
清官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