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水作为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无论是对于破解环境痼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还是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都扮演着重要的催化角色。江苏地处东部沿海,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水情异常复杂、治水任务艰巨。长期累积的水问题是人民群众的一个“心头之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
系统推进江苏水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的机遇,坚持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利工作方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系统治水为导向,以“六大水利”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河湖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治水重心转移
随着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水利工作必须加快由以水灾害防治为主向更加注重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必须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维护江河湖泊的生态功能,保障水资源的自然循环,提高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江苏水利工作积极转变思路,不断深化治水广度、深度和力度,努力推进水治理由水体延伸到岸上、由大江大河大湖延伸到小微水体,加快推动治水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是着眼当前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城市存在黑臭水体、饮用水污染事件易发等实际,改变以往以水量配置调度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量质并举、更加注重水质。二是着眼过去一段时间河湖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利用、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实际,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标本兼治、更加注重生态。三是着眼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城乡发展更加融合的实际,改变以往城乡水利发展不均衡的发展局面,转变为城乡同治、更加注重民生。四是着眼治水投资边际效益衰减、工程建设的资源环境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的实际,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工作倾向,转变为建管并重、更加注重效能。
坚持问题导向。推行生态河湖行动
当前,江苏的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阶段,必须下大力气,力争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水情作为江苏的重要省情,决定了水生态环境改善是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江苏较为丰沛的水资源孕育了富庶的江南水乡,也带来了严峻的泄洪和污染压力,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可以说,江苏既得水之利,也遭水之患。一方面洪涝灾害威胁与局部水资源短缺矛盾并存。江苏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汛期要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80%的国土面积处于洪水威胁之下,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增多,水患灾害呈多发之势。而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枯明显,淮北地区、丘陵山区经常发生干旱灾害。另一方面水环境恶化与水生态退化趋势明显。江苏以全国约1%的国土面积产出了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面积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超出了全国平均值。加之上游污水“搬家”,境内河湖成网,互相连通,自净能力差,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
针对新老水问题交织的实际,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水问题为导向,以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为重点,江苏研究提出了生态河湖战略目标,出台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八项重点任务,作为全省系统治水的总纲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注重宣传引导,建立考评机制,引入第三方对河湖生态进行评价等措施,力争尽快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环境整洁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目标,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出台了实施意见,生态河湖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坚持系统发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老水问题体现最为集中的区域。江苏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长江横穿东西433公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乡级以上河道2万多条,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727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37个。系统推进这些河湖的综合治理是江苏治水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江苏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一方面控源截污,强化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整治水环境,强化内源治理,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管护范围划定有序开展,乱建、乱占、乱排河湖“三乱”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水质趋好。太湖水质达标率达到88.3%,东太湖水质达到Ⅱ类;城乡水环境持续改善,设区市全面开展消除黑臭水体行动;80%以上农村河道实现“五位一体”综合管护。累计建成水美乡镇178个、水美村庄1437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115个,公众对水生态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江苏将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河湖行动,大力推进“5151”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长江、大运河、淮河、通榆河、新沂河5条生态河湖带,加快建成1000条生态样板河道,全面建设50座大中型生态水库,整体打造100个生态湖泊,努力推进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近阶段将重点突出“一江两湖”的治理,示范带动全省面上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突出长江治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正确把握五大关系,找准病因症结,抓整改提升。整治河道、稳定河势,大力实施长江河势控制工程,突出重要节点防护,嚴厉打击长江河道非法采砂,保持河势总体稳定,并加强沿江支流治理。巩固堤防、提高标准,确保能防御1954年型洪水,并逐步将城市段、开发区段、河口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加强保护、促进发展,严格控制岸线利用总量,强力推进违法违规利用岸线项目整治,促进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巩固长江干流水功能区达标成果,确保供水安全。
二是突出太湖治理。按照国务院“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要求,在确保安全度夏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力促太湖水环境根本改善。通过蓄泄兼筹、引江济太,完善“两进三出”引排格局,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通过控源截污、修复生态,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畜禽集中养殖。通过以水定需、生态补偿,合理配置太湖水资源,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预留适当发展空间。
三是突出洪泽湖治理。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排涝与防洪、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蓄泄兼筹、保障安澜,扩大淮河洪水外排出路,将洪泽湖及下游地区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保障洪泽湖大堤、防洪保护区2600万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2700万亩耕地安全。恢复水域、修复生态,加快洪泽湖退圩还湖进程,增加调蓄库容,向空间要容积;加强雨洪资源利用,优化水利工程调度,完善西汇东排、南引北调活水格局,实现东西向、南北向水体大流动。创新机制、长效管护,完善管理委员会制度,强化管理、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等事务的综合协调;严格洪泽湖空间管控,深化网格化管理,实现巡查、监控、网格化日常管理全覆盖。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