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云南年鉴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2018-11-29 17:01毛宏达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网络化措施信息化

毛宏达

【摘要】简要提出云南年鉴社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状,针对综合年鉴在内容、体例等方面发展网络化、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下一步在网络化、信息化中的措施。

【关键词】云南年鉴 网络化 信息化 措施

《云南年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管、云南年鉴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年刊,系统记述云南省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年度资料性文献,是各级领导了解云南省情、实施科学决策,行业各部门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大型工具书,为社会各界了解云南提供了一个权威窗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年鉴创新的主流方向,如何实现年鉴网络化、信息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年鉴界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

(一)组稿的艰难性

每年,云南年鉴社要向300多家撰稿单位通过政府机关文件交换平台和挂号信的方式发出组稿通知。尔后,责任编辑分别同撰稿单位的撰稿人联系,向他们提出撰稿要求,并再次明确上报时限,对没有收到组稿通知的单位,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等方式及时进行补发,确保撰稿通知到位。责任编辑在组稿期间,每天要打电话和撰稿人联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编辑工作的模式化

年鉴的编辑方式一直是传统模式的,编辑人员对初稿加工编辑、加工后,发给印刷厂排版后再返回编辑部,经编辑人员校对后再返印刷厂,编纂成书要往返4、5次,往返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耽误了年鉴出书的进度和时效性。

(三)“年鉴意识”淡泊

综合年鉴作为资源丰富的信息载体,可以为政府、企业、咨询机构和科研机构单位提供服务,使用价值很高。但年鉴编纂出书由政府拨款资助,长久以来作为“官书”,其宣传、编纂、服务理念受到官本位的影响,宣传和服务不到位,目前社会大众对综合年鉴的价值、作用知之甚少。

(四)多媒体电子版的过渡性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条目检索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大多数编辑部出版纸质版年鉴的同时,也出版多媒体电子版年鉴,作为年鉴出版的补充。各年鉴出版社根据地域的特色,应用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制成既有文字数据,又有声音图像的电子产品。如电子版《云南年鉴》《杭州年鉴》等。但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查阅资料,获得信息才是广大读者的途径,那么多媒体电子版在其中应当是一个过渡性事物。

二、实施网络化、信息化,云南年鉴编纂过程的优势

云南年鉴编纂是一项复杂和繁琐的工程,从创意策划、框架设计、征集稿件、以及分类编辑、页面设计、总纂而成、三审三校、装帧印刷、发行赠阅,是一项多步骤、多环节,步步相联、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同其他书籍相比,年鉴具有地域性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编辑规范、连续出版的特点。在信息化嫁接中更容易,更方便,从而在信息传播更能凸出以下独特优势。

(一)全面系统、资料密集

综合年鉴记载内容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无论是综合性条目还是专题性条目,内容完整,要数齐全,并且收录了地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信息资料容量大、密集程度高。一般省级综合年鉴,收录的条目就有2000多条,其中蕴含的单一信息,往往数以万计,就信息资料的全面性和数量来讲,综合年鉴是其他出版物所无法比擬的。

(二)层次合理、编排规范

综合年鉴体例严谨、逻辑合理,资料内容决定资料的归属和层次,将资料由无序变为有序,有分散变为集中,形成了归属合理、层次分明的科学结构。全书采用分类编辑法编辑,不同层级划分为类目、分目、条目及其他资料主题,这样分类使年鉴的信息资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年鉴作为工具书,条目是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条目的标题即是内容的聚集点,检索方便、快捷。

(三)连续出版,综合年鉴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更加突出

地方综合年鉴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资料文献,其特点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一年一刊,信息量和连续性强于其他书籍。并且,年鉴“官书”的性质,确保了信息资料的权威和准确性。年鉴着重反映区域内各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经济指标情况,为读者提供前后相继、纵横可比的完整事件和数据,同时又反映要事、大事、特事。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综合年鉴在领导决策、商务决策和了解区域内基本经济情况现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中,云南年鉴下一步的思考

综合年鉴是大型资料性文献,编纂年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靠翔实的资料,实现服务社会的功效。在互联网时代,年鉴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表现形式丰富,但因地方主管部门对年鉴信息化认识不一致和各地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于东部省(市),西部省(市)发展相对缓慢。所以,云南年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全国年鉴界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困难和存在的机遇,抓住时机迎头赶上,建立云南年鉴门户网站和编纂平台。

(一)建立门户网站,增强“年鉴意识”

互联网时代,任何事物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互联网,“互联网+”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年鉴门户网站的建立,就是为了发布综合年鉴的相关信息,开设专栏、资讯、论坛、培训、互动交流等栏目,专门介绍年鉴资料信息和使用价值,并把年鉴优秀栏目和优秀条目挂在网上,给读者交叉点品,借以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和知名度。同时开发平台APP产品,通过APP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开设微信公众号,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实现大众传播。从而实现传统阅读和移动端阅读、网站阅读同时进行,读者根据阅读习惯,随时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提高年鉴的阅读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建立编纂平台,年鉴组稿方式发生了变革

编纂平台的应用,使年鉴的组稿方式更加多元化。首先,通过行政发文,要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供稿单位直接在网编纂平台上报送相关资料,并同时发放各单位的登录密码。按照年鉴编撰方案和编撰要求直接在编纂平台上报送相关资料,各供稿单位可以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实现资料传输,收集用于年鉴编纂的稿件资料快捷和准确。其次,利用互联网发动社会力量供稿。年鉴稿件资料由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四大部分购成,其中动态信息资料比较难确认供稿单位,可以在门户网站发布组稿通知,建立有偿的合作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来供稿。

(三)建立编纂平台,编辑工作的重复性将大大减少

综合年鉴编辑成书后大约150多万字,而所需要的素材大约300多万字,来稿和定稿之间的文字处理量更是工程浩大。对于编辑来说,通读素材、提炼素材、修改文字、规范书写格式、核实数据,成其初稿,一稿、二稿、三稿、定稿,需要编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在编纂平台编辑年鉴,素材是按照编撰方案报送,按不同的层次划分为类目、分目、条目及其他资料,不同的素材分别进入设定的位置,年鉴的雏形已经出来了。根据年鉴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栏目、条目相对固定,内容联系性强,每年定期出版,这些都为在平台上编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稿件在编辑中,无论修改几稿,都无需重新校对,在审定、修改中完成校对。在编纂平台上完成年鉴编辑的全过程,每一次的审稿、校稿,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没有重复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在信息传播领域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的传播的边界、范围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呈现新的趋势,对年鉴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年鉴界从业人员拥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能力,既有年鉴编纂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又有应有现代信息技术于传统领域的技术技能。首先年鉴从业人员要抓紧学习、吸收和应有现代信息技术,逐渐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和环境,尽快成为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到年鉴编纂领域的新型人才。其次,在高校甑选熟悉信息技术应用的人员,充实到年鉴队伍,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编辑知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云南年鉴的编纂、传播方式必须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变革,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才能使年鉴翔实丰富的资料被广大读者熟悉和利用,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专题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促进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忠玉.《试论年鉴信息化的发展》.第一次全国省级综合年鉴编纂研讨会材料汇编,2016年.

[2]黄长银.《年鉴网络化代来的思考》.中国年鉴网,2011年.

[3]《山西地方年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探》.现代情报,2012年.

猜你喜欢
网络化措施信息化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