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2018-11-29 17:01谢金昊金环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谢金昊 金环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更是抓住了机遇。使我国的中小企业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做为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逐渐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慢融资难的这一关键問题。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规模小,在经营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市场风险防御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往往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定会将大部分资金投给相对稳定、成熟的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生机,其发展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率,助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 资金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融资渠道广

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成长使其有着十分强大的通讯技术,可以使中小企业能够迅速获得大量的用户。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网络这一个大平台收集了所有有需要企业的信息,为投资者和资金的需求者搭建了桥梁,使资金需求者省去了向传统金融公司申请贷款的繁琐程序。并打破了大部分传统银行,金融,信贷公司的地域性限制。使中小企业等资金需求者能随时随随地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融资。

(二)信息量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投资者收集了更多的企业及资金需求这的信息,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及资金需求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其可以为其匹配更加适合自身资金。利用网络上的信息量更可以使资金的持有者和企业相互了解。

(三)企业融资效率高,成本低

电子商务平台依靠自身的优势,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传统的金融服务公司相比较,互联网金融最为主要的优势就是方便快捷,不需要投资者实地考察企业状况,利用平台所提供的企业信息就能真实准确的掌握到企业信息,了解到企业的信誉情况,及时有效的防止了传统金融公司所遇到的骗贷情况发生,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更及时有效的获得融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由于双方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双方都能及时掌握资金流向,减少了中间人的产生,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陈本。

二、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网络金融平台的安全系数低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还相对不完善,缺少相应的网络监察,缺少相应的网络金融制度管理,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规范。任何新兴事物的迅猛发展对于事物本身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这一漏洞,对于平台上所公布的企业重要信息进行收集,从而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就使企业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做好互联网安全问题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不完善,信用可信度不足

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小型平台,其相关技术及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导致投资者和资金需求者的利益受损。还出现了一些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圈钱跑路的现象。由于一些小平台的监管力度不足,使企业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更有甚者直接出现了错误的信息,这就迫使投资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其发生亏损。使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口碑降低,流失了大量的客户。

三、针对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出台相关法律政策

国家应该重视起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一新兴产业,努力完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力发展,可以使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成熟。可以使国家更加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更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障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平台自身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不完善,还是有较大一部分企业不愿意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平台的安全系数问题,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努力做好自身加强网络完全建设,加强自身的风险防控意识,尽可能的降低一切问题发生的机率。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我国现如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建设,内部控制都不完善。财务缺少相应管理机制,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技能培训。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努力完善好自身企业才能在融资过程中获得更快的审批,才能使企业不会再融资过程中碰壁。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人员的首要任务应努力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相应机制。使企业和资金需求者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的要想更加长远的发展和壮大就应努力完善好自身,使我国中小企业对其进行认可。从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丽,孙锦.我国金融业如何“走出去”.人民论坛,2017.

[2]张越.金融科技的未来[J].中国金融,2017,3.

作者简介:谢金昊,男,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学生;金环(1980-),女,辽宁人,沈阳工学院副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