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财经作家,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杭州日报》等开有经济学主题专栏,著有《好奇心经济学》《万物经济学》)
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记者问他:“大家都很关心,这笔巨额的奖金,你准备怎么用?”莫言回答:“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
每个人对钱的需求不同,用法也不同,莫言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套91平方米的房子里的确太挤,想为家人改善生活也合情合理。如果有1000万,同学们的第一想法是买个房子,让家人不用蜗居,住得更宽敞,这很正常。
至于中学生该怎么花这1000万最佳,我认为可能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要着眼未来。钱能满足我们当下的快乐(及时享乐),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钱也能让我们为将来做准备,在未来获得幸福(延时享乐),比如我们把钱投资到自身的教育上。经济学家在对各种动物进行的延时享乐研究中发现,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把及时享乐变成在将来获得奖励的能力也越强。那些能克制自己不受当前诱惑、权衡全局的人通常大脑比较发达,未来也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已经有很多同学都提到,要拿这笔钱去做社会公益,帮助别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伊丽莎白·邓恩教授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教授曾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名為《为别人花钱能促进幸福》的论文,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要提高幸福感,花钱帮助别人和资助公益事业是很好的办法。
钱本身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提高社会价值才会让我们快乐。如果一个人把自我价值单纯建立在金钱之上,那么便有可能在对金钱的追逐中变得消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