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琴芬
摘 要:在美术课堂绘画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将说、画、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全方位理解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整体构思,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美术;绘画教学;画;说;写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88-02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育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表达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的提高的过程。”然而,在美术课堂中,部分教师还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儿童掌握技能、机械模仿,忽视了绘画中情感的解读。人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在专注地作画,教师不允许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随意讲话,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教师也特别小心地穿行其间,这似乎是许多美术教师所期待的“理想境界”。但学生应该是活泼可爱的,“可怕的沉默”会使美术课堂毫无生命力,使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法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独特创意。在部分美术课上,就算有学生评价美术作品,也仅仅只会说“我很喜欢那幅作品”“我觉得他画得很好看”“我觉得它很美”等简单的评价语。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评价的方法,不会把心中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画、大胆地想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书画作品的评述与思想的表达。要想让学生在评析作品时做到用词恰当、评述准确生动、语言丰富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这种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活动中,在自主参与的前提条件下,将语言、文字、图画三种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符号融为一体,相互转换。教师应通过创设敢说、敢写、想说、想写的绘画情境,巧妙地利用语言、文字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欲望,让他们学会利用绘画抒发内心的认识与情感,让他们自己与图画沟通,自己与心灵对话,从而增强他们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再创作能力。
一、丰富“画画”的资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日常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最初起点。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力和细微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身边一切与艺术相关的素材,丰富画画的资源。
1.巧用身边资源“画画”
美术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特别要关注热点新闻,对社会上的热点要有敏锐的觉察力,要能从中发现可以给学生绘画创作的素材。面对社会热点新闻,教师可以将其巧妙地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将其引入课堂,使之成为“源头活水”。例如,武进有“花都水城”的美称,在花博会之际,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一盛会设计了主题画创作。有的学生描绘了自己在花博会上看到的热闹的表演场景,有的学生描绘了自己在花博园里参观各个展馆的情景,还有的学生加入想象,描绘了奇妙的花博之旅。生活中的节日比比皆是,教师可让学生以节日内容为绘画题材,表现自己的节日印象,紧抓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引导学生,让学生描绘他们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2.整合学科素材“画画”
教师可以从音乐、体育、电脑、语文等学科中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画画素材,让画画内容丰富起来。例如,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就可以让学生用画面与写日记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一天学习生活中最有意义和最有趣的事情,一天一张,记录自己成长的过程,不管勾勒的是人物、动物、植物,还是没有规则的线条,都表达了学生对事物理解和自身感受。“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给诗配画,给画配诗,情景交融,将诗意变成画。例如,教师可以尝试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或民风民俗事件的过程;给儿歌配画,引导学生将学习儿歌中读、看、想到的和儿歌中那些很难表达的情绪,用美术特有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来。在学科整合中,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头脑等多种感官可以一起参与,将观察、思维、绘画、表达融为一体,既可以开发多元智能,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发展,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创设“说画”的空间
“说画”是指通过创设敢说、想说的绘画情境,借助语言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欲望,借助绘画抒发内心的认识与情感,以此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和创作的了解与构思,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以及欣赏水平。为了让学生尽情地画画,自由地“说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说画”的环境,扩大学生“说画”的空间。
1.让每一面墙都可以“说画”
法国一位教育家曾说:“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学生一听要玩游戏了,马上就会表现得非常兴奋,绘画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学生最喜欢信手涂涂画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这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画得像或者不像,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也因此感到无比的快乐。为了让学生尽情地画,自由地“说画”,教师可以开设一个涂鸦美术教室,或者在美术教室里设置一面涂鸦墙,鼓励学生尽情地画自己感兴趣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教师还可以将“教室变展馆”,让墙壁、黑板会说话,让教室像美丽的展览馆,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地方,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说画”。
2.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说画”
春秋时期,孔子有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讲到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要简单地讲解和灌输,代替学生去思考。在绘画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知道学生才是課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可以在他们特有的潜质中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说画”中。
3.让学生画前“说画”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创作的画面内容。教师要给学生说画的自由,对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想法,特别是那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应该充分表扬,让学生感觉这样的“奇思妙想”是对的,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在学生对所要画的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独立构思,并说说怎样画这幅画,画面的设计和布局是怎样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去预先设计,在交流和自述中改进设计,优化内容的表现手段。作画之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作画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说”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及早地发现并把握学生作画中的规律性问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和同桌互说、小组内说、面向全班说等。画画前说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画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构思,也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启发新的灵感,内容丰富多样。
4.让学生画时“说画”和画后“说画”
想象的主要工具是形象,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而让思维和想象结合则是学生绘画中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强调通过画时“说画”的策略,达到效果。例如,教学“太空的旅行”这一课,在学生创作练习时,教师在画室里播放一些具有太空幻想类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太空情境,让学生随着音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有的学生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模仿着太空飞行器的飞行,有的学生则和外星人打起了招呼,有的学生在分享自己想象中的外星行器,有的学生还边画边说“先画个宇宙侦察器”……乍一看,画室里乱糟糟的,有很多人在讲话,甚至手舞足蹈,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们个个都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中,非常投入,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画画,非常放松自然。当他们将奇思妙想的世界用自己的画笔呈现在纸上时,他们也就将画画当成了一种享受。画后“说画”,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加深对作品的感悟,提升自我评价,进而达到更好地完善作品的目的。
三、激发“写画”的兴趣
“写画”指的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写画”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文字来启发思维,激发创作的欲望,加深对画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写画”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作品,尝试让学生画完画以后,写一段给自己的话,或者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以故事的方式写出来。一般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再让学生自己说说所画内容。学生在说自己的画的时候,其实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绘画作品的新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写自己的绘画作品,又有新的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所创作的绘画作品进一步完善,将绘画时没有想到的东西融入到进一步的创作中去,使作品更丰富。“写画”也可以用在欣赏他人的作品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评价不仅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而且也有了一次二度创作。这样的“写画”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创作的理解,同时也使画者发现全新的创作角度,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总之,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在说、画、写有机结合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大胆离奇地想象创造,发掘出他们朴素本质的美。画画、说画、写画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绘画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意境;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讓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了,而且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连贯了。课堂上,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多了,语言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得到提升,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也逐步养成了。学生由原来不想说画、不会说画,变成能自如描述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作品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
[2]佟子孝.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7(07).
[3]周冬蕾.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画培养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4]沈秋.改进教学方法激“活”小学美术课堂培养绘画人才[J].成才之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