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形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伴随着经济增长减速,建筑行业历经黄金十年的辉煌发展后,已迎来波涛汹涌的大变革时代。我国建筑行业已形成低速发展态势,传统建筑企业生存压力加剧,求新、求变的诉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家政策频发,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引领建筑行业新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是国家专门为建筑业出台的“顶层设计”文件,为全行业的发展树立了信心,文件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中提出了“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是在建筑行业全产业链中首次明确了“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理念。随后,5月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正式启动了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整个建筑行业掀起了一股全过程工程咨询热潮。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风口,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战略思考如何把握机遇,参与研究、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
1.工程施工经验优势。施工企业深耕细作,在施工管理、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积淀,掌握工程建设的一手资料,形成最显著的优势,这是工程咨询、设计院、造价、招标代理、监理等企业所不具备的。
2.认知优势。施工企业在开展传统主营项目时,本身具备成本控制能力、按照招标代理要求参与投标、接受监理机构过程监督管理,直接参与造价、招标、监理等关键环节,对其工作方式、要求、产出有一些基本认知,有利于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
3.设计优势。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4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名单中,约有2/3为工程设计企业,入围的为数不多的施工企业也具有设计、工程咨询资质,而后各省发布试点企业中工程设计企业比例偏高,也能看出政府对于建筑师负责制的大力推行,鼓励由设计引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开展。因此,施工企业若拥有设计资质,可相对而言更易于进入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拥有咨询、造价等其他资质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4.其他辅助优势。部分施工企业已开展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业务实践。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为业主提供的设计、造价、监理等服务正好与承包商开展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EPC业务对应。在一个项目中,这两项业务不可由同一企业同时提供、实现并存,但企业可以整体汇总经验、实现互补、提升,促进实现业务模式的总体提升。PPP模式则涵盖更多内容,社会资本方与政府资本出资方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通过公司股东、董事、高层管理人员等角色承担该PPP项目“业主”角色,全面主导工程建设,更承担项目运营管理职责。通过参与PPP项目,施工企业直接获取项目投资决策、工程造价控制、招标采购(工程总承包商等)、过程监管、竣工验收、运维、运营管理等宝贵经验,对探索、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形成有力支撑。
但施工企业进入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也存在明显劣势。
1.实际咨询服务经验缺失。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没有工程咨询经验,系统管理思维有待培养,对项目全过程把控能力不足,未掌握各环节核心内容,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明显欠缺,很难迅速进入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实现“角色转变”。
2.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政府鼓励企业采用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形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成本、获取优质资源、评估其价值、规避风险进行并购也成为施工企业的短板之一。
3.内部整合、协调有难度。施工企业着力发展主营业务,已形成基本成熟的组织结构、产业布局、运作模式,在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时需突破原有模式,调动设计、造价、施工、运维等部门、板块、分子公司业务人员集中开展服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业务板块顶层设计、运作模式设计至关重要。
4.人员不匹配。施工企业内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众多,施工技术水平良好,但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所需人员相比专业不匹配,统筹管理能力也较欠缺。
5.行业环境不成熟。目前,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尚处初期,在国家层面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十分明确,但地方政府发布的指导文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实施细则还未制定,绩效管理、服务费用标准等核心内容尚未明确,整体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期待将鼓励、推进行业发展、企业转型落到实处。其次,市场培育需加快进程。目前,不少省市提出一些试点项目,众多企业难获参与资格。可逐步拓宽市场试点范围,从市场层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施工企业需在战略层面做好决策,转变思想是第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策划实施路径、保障措施,有序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建立。
1.战略思想转变
对比施工企业所擅长的工程产品产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供的是智力服务,从期限、核心、风险等各方面来看,二者都有明显不同,因此施工企业决策层需慎重考虑新增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战略地位、业务比重,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产业适用环境、产业发展目的、产出效益、现有业务发展情况等因素综合决策,明确产业定位。
2.制定发展策略
梳理自身与外部资源,制定业务发展短期、中长期计划,如为达到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门槛,短期内可与造价、代建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弥补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选定市场区域、项目类型(行业、规模)、项目范围,积极、有效拓宽市场战略布局;有勘察设计、工程咨询资质优势的施工企业可积极申报试点企业,参与试点项目探索。
3.做好顶层设计
结合上述决策内容与已有的内部组织构架、管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如短期内可建立归口管理业务部门,与其他业务板块进行协调;具有勘察设计、造价等产业的施工企业,可考虑将其逐步转型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板块,强控设计、造价为主线开展服务,更具优势。对于顶层设计,还应系统设计业务运作机制、内部协调联络机制各项管理制度。良好的组织构架、完善的机制与制度可有效地提高业务运作效率,最大程度地调动内部资源,实现预期效益。
4.精细化设计实施路径
(1)研究先行。新兴行业发展迅猛,理论、政策、市场、对标企业研究必须先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并迅速反应,才能先发制胜。这里着重强调一下,研究对标企业非常重要,咨询团队构成、人员资格与常规施工企业团队、人员情况具有较大差异。
经初步调查,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咨询服务团队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比超过70%,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素质基础;专业覆盖面广,包括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多个专业,其中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占比70%以上;职称结构来说,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85%,其中超过三成取得各类注册资格。
目前,行业正在逐渐改变建筑师单一的设计负责人身份,转向设计监理总负责、建设工程全过程技术总控等工程主导身份,从而提升建筑师全过程技术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建筑师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具备注册类执业资格、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高级职称,针对全过程工程管理实施特征,还应具有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环节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运作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强、素质过硬、水平高的服务团队。这为施工企业的团队塑造,人才引进、提升与储备提供直接依据。
(2)强化施工优势。施工经验弥足珍贵,应修练好内功,提升施工资质,参与到更多行业的更多类型项目中去,直接获取项目造价、工程建设要点、质量进度安全把控措施等详细信息,为开展该行业的咨询服务打下基础。
(3)推进资信认定。2017年9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工程咨询取消了准入门槛。2017年11月6日,发改委下发《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2017年第9号令),工程咨询单位管理改为行业自律性质的资信评价体系,2018年4月《关于印发〈工程咨询单位资信评价标准〉的通知》(改投资规〔2018〕623号)对资信标准作进一步明确。施工企业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需做好资信认定的各项准备。
(4)提升核心能力。应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要求,做好“全过程统筹管理能力、投资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五大核心能力培养与提升,是施工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打造核心业务团队,提升复合型人才专业能力,创建、完善、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5)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而言,尽管在工程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策划、设计、造价核算等,但是其根本目标是为实现业主需求目标而提供咨询服务,为实现这些服务,首先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标准和合适的原始数据等资源。良好的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离不开这些原始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可尝试创建项目信息、价格信息、设计政策法规等信息库,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管控,发挥大数据优势。
(6)积极开展项目实践探索,获取经验。从实践出发,获取项目业绩,完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最终才能在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创立良好的品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面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新兴行业,施工企业需从战略思维转变,延伸业务领域,从只提供工程产品到为工程建设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关联强、业务专的综合服务体系,从传统工程承包商向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