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家蚕几种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

2018-11-29 21:27苏文杰
绿色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漂白粉家蚕养蚕

苏文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农业局,广西 靖西 533800)

1 引言

广西靖西市在家蚕养殖模式上,以饲养大蚕为主。在饲养的过程中,体质不好的小蚕抵抗力低,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从小蚕共育室拿来的蚕体质要好;同时消毒不彻底也易引起病原体感染,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学会识别和防治家蚕常见病虫害的方法,对发展桑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病害分类及预防措施

2.1 病害分类

2.1.1 核型多角体病

这种蚕病又被称为血液型脓病,主要发生在春蚕期和晚秋的蚕期。症状及识别方法:由于这种病发生的时期不同,因此其病症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发生在眠前则会表现为不眠,如果在各龄生长时期发现有环节肿胀的现象,且上蔟的中央环节肿胀,其皮肤发亮且紧缩,体色呈乳白色,家蚕的行动狂躁,皮肤易流脓,则可以判断为血液型脓病。这种病害属于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病蚕或是其流出的脓液,经过食物或创伤传染。

2.1.2 质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又被称为胃肠型脓病或是中肠型脓病。症状及识别方法:感染这类病毒的家蚕为空头,呈起缩状态,且行动缓慢,常常保持呆伏不动的状态,排出的粪便为黄白粘状,发育不完善,皮肤呈多皱纹状态,全身体色为灰黄。其主要传染源为病蚕或是排出的粪便,经过食物或是创伤感染[1]。

2.1.3 核脓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感染这种病毒的家蚕普遍食欲急剧减退,且整体发育不良,行动缓慢,消化管内的液体呈黄褐色,如果发现其头胸时常昂起,粪便为褐色污水,则为核脓病。

2.2 预防措施

脓病防治在三龄、四龄蚕最为关键。由于脓病传播速度快,病蚕在爬行过程中,脚划伤其他蚕体,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损失大,因此一旦发现立即清理,并撒上生石灰消毒。在养蚕前必须要做好预防。①购买抗脓小蚕。如到培育防病抗脓蚕种(桂蚕n2)的小蚕共育室购买,饲养抗脓蚕有助于降低脓病发生率,提高产量,但由于品种茧型比较大个,茧层比较薄,纹路比较深,对生产工艺、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抗脓蚕茧价格相对其他非抗脓蚕茧(如两广2号)价格要低一些。②消毒工作要彻底。对蚕房消毒。先定期清理地面,做好蚕房的内外卫生;蚕房的墙壁、地面需先用水洗净,再利用0.5%的漂白粉(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可根据消毒强度适当加入相应剂量的百毒杀),最后再用“烟熏宝”封闭烟熏24 h;对蚕具消毒。先用漂白粉消毒,再蒸煮100 ℃30 min后放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也可将清洗干净的蚕具用含20%甲醛药液浸透后,选有阳光的地方,用塑料薄膜下铺上盖把蚕具封好4~6 h,然后凉干[2]。

3 真菌病分类及预防措施

3.1 真菌病分类

3.1.1 白僵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患有白僵病的家蚕行动缓慢,不活动,出现初死状态时尸体明显变软,随之变得僵硬,如若体色呈淡红色状态,则为白僵病;随后全身长满白色的菌丝,生长出呈粉状的分生孢子。

3.1.2 绿僵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绿僵病与白僵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只是死后尸体呈乳白色,随后全身百汇长满白色的菌丝,随后呈绿色的分生孢子。

3.1.3 曲霉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家蚕一旦感染这类病后,其身体活动变的严重迟缓,且全身变为黑色,最后会长出菌丝,变为球形的分生孢子。其中有些大家蚕在染病后会生长出一到两个较大的黑褐色的病斑,其形状不定,家蚕开始出现硬化的状态,进而慢慢腐烂变黑。

3.2 预防措施

养蚕时应做好桑叶储藏室的消毒工作;同时,及时清理养蚕室的灰尘、残叶和粪便;工作人员需在接触蚕体和桑叶前,勤洗手消毒,进入蚕室要更换鞋子,防止带病入室。养蚕前后要对蚕具、贮桑室、蚕室及周围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当遇到僵病发生的高潮时段时,工作人员需每天定时对蚕体和蚕座进行消毒,并配置相应的漂白粉。这种漂白粉配置方法为:针对3~5龄蚕,则要用4%的有效氯进行配置。统一根据漂白粉有效氯的含量进行有效配置,将有效氯的含量控制在35%左右,以1∶8的比例,即1份漂白粉与8份石灰粉的混合。通过搅拌均匀之后,利用纱布包裹起来喷洒在蚕体上,这样更加均匀且用量合适。另外,还需保持桑叶清洁干净,以防感染而使家蚕致病[3]。对4~5龄蚕可用抗菌剂402以1500~2000倍稀释液体喷防治,即每111 m3用稀释液25 kg,喷蚕体约30 min后放桑叶喂食。僵病发生时每天一次,也可用脓僵一撒灵每天体喷。若采桑遇到雨天时,需对桑叶喷洒氯霉素后喂食,到蚕起眠响食前,密闭蚕房用“烟熏宝”烟熏,大约30 min后开窗通风透气,可预防僵病。

4 细菌病分类及预防措施

4.1 细菌病分类

4.1.1 白血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家蚕白血病主要分为黑胸、灵菌和青头三种。家蚕在患病最初期的症状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食桑较少,且运动缓慢,躯体开始慢慢延伸;接着家蚕的胸部开始逐渐膨大,排除的粪便为软质类,几个小时后尸体便呈现软化。这样的白血病主要是由于桑叶发酵和受到感染而引起的,而室内的潮湿的生活环境和蚕沙都是引起这类病毒发生的重要感染源。

4.1.2 细菌性肠道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肠道病主要是由于在饲养的过程中,家蚕由于受到高温影响,而导致吃食的桑叶质量过差等原因导致的,蚕体开始由于消化不良而变得虚弱;主要识别方法在于观察家蚕的粪便,为稀粪,身体变得瘦弱,停止行动。

4.2 预防措施

养蚕前,需严格对蚕具、贮桑室、蚕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养蚕时,经常要仔细查看蚕体的情况、起眠状况,对弱小、病蚕或眠蚕均予淘汰,并坚持每天配以新鲜的石灰粉进行喷洒;不能喂食暴晒的蒸热叶或凋谢的不新鲜叶,且需经常对蚕室通风换气。

通常情况下,对家蚕的喂叶时间需规定为定时,同时,对3龄以上的家蚕在第二次喂叶的过程中,需适当添加500 ×10-6的氯霉素,如若发现蚕体发病,用5000~10000 ×10-6的氯霉素,定时添食7 h/每次,连续3次。也可用灭菌先锋喷叶喂食蚕体进行防治。

5 虫害

5.1 虫害分类

5.1.1 多化性蚕蛆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这种病症的寄生蝇主要产生于蚕体上,侵入蚕体开始寄生并蔓延。而寄生的蚕的身体部位会出现一个黑色病斑,且在后期容易出现全身肿胀的现象。

5.1.2 蒲满病

症状及识别方法:这类主要是由于螨类的虫害进入蚕体并开始注入毒素,使得大蚕中毒死亡的急性病。这种病症主要为死后不腐烂,且在发病初期为脱肛现象。

5.2 防治措施

采摘桑叶时,不采摘病叶或受污染的叶子,同时需实施捕杀害虫的方法,如在桑园中安装固定的诱虫装置对害虫进行捕杀;亦可利用药物处理的方式进行消毒清洁,可以配置含有0.3%的有效氯漂白粉对桑叶面进行喷洒消毒,对桑叶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喂食蚕体。对虫害发生严重的桑园,需对其进行农药喷洒时,必须超过农药安全期后才能采叶喂食。

保持桑叶新鲜,防止中毒。工作人员将桑叶采回后,用薄膜覆盖保湿,使桑叶处于新鲜湿润的状态,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2~24 h。如桑叶变得干燥枯萎,在喂叶前,需用清洁水喷洒至少30 min,等到桑叶湿润之后才能饲喂[4]。

6 结语

饲养家蚕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作,必须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考虑,比如购买抗病品质的小蚕,加强对养蚕前后等环节的消毒全面工作,特别是蚕室、蚕具、蚕体的消毒要彻底,实行消毒与饲养同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另外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抗菌剂、防僵病等药物进行辅助消毒,同时保持蚕室透气通风,饲养人员要采摘新鲜、不受污染的桑叶进行喂食,做好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等,采取综合措施,营造家蚕适宜的生长环境,让家蚕吐出高质量高产量的蚕茧,增加蚕农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漂白粉家蚕养蚕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养蚕不易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嫘祖养蚕的故事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养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