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龙
(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人民政府,青海 海东 810807)
大果沙棘刺少产量高,果实营养非常丰富,便于采收,在耐严寒、干旱、盐碱和贫瘠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还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收入。当前大果沙棘在青海东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深入认识到大果沙棘的优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注重对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大果沙棘栽培效益的提升,为青海东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大果沙棘要种植在温凉的气候中,海拔在1600~28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7 ℃,年降水量要超过400 mm,且所选地块要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要求为透气性较好,土质疏松,pH值在7.5~8.5之间,呈微碱性,含盐量要低于0.5%,最好为风沙土、灰钙土和轻壤土等。
在大果沙棘栽培的上年雨季前要进行整地,通过雨季水分积累,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发挥着蓄水、保土和保墒等作用。对于地块完整、坡度较小的地势,应选择水平沟整地方法,沿等高线开沟,上口宽80 cm、底宽40 cm、沟深40 cm、埂高20 cm和埂顶宽30 cm,底土打埂拍实,沟底填入表土与杂草后踏实,提升土壤肥力。如果地块较零碎、坡度大,要选择鱼鳞坑整地方法,通常长50 cm、宽50 cm、深40 cm,用底土在坑完垒成20 cm的半圆形土埂,直径在1.2 m左右,以“品”字型进行排列。
大果沙棘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在特性上有很大差异,通常从实际气候条件出发,通过试验示范,将适宜青海东部地区种植的大果沙棘品种确定下来,方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对此要选用果实大、长高、刺少的大果沙棘品种,如浑金、楚伊及橙色等,上述品种不仅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也能够实现丰产稳产的目的[1]。在大果沙棘种植之前,需要对种子作出播前处理,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碱处理法。在纯碱或比例为1∶20的洗衣粉溶液中放入种子,通过反复搓洗让种子保持黄色,在其表面不光滑后拿出洗净,在冷水中浸泡1 d。之后要做好保湿工作,要在不超过5 ℃的低温环境中贮藏10 d,之后可以进行播种。二是温水处理法。将种子置于约80 ℃的水内置于种子,要反复搅动,当水温下降至室温以后,再置于培养皿内进行催芽,10 d后进行播种。通过对大果沙棘种子的处理,可以促使其快速发芽,发芽率也很高,最后获得整齐的出面。
在青海东部地区的大果沙棘栽培过程中,根据树冠大小与行间耕作方式确定其密度。对于产果且未间作的大果沙棘地块,株行距是2 m×4 m,种植密度为83株/亩,而需要间作的大果沙棘地块,株距是1.5 m,行距在8 m以内,如果为采条的采穗圃,株行距是1 m×3 m,密度为220株/亩。现阶段青海东部地区大果沙棘园通常根据退耕还林工程技术规范来栽培,株行距为1 m×4 m,密度为110株/亩。
大果沙棘是雌雄异株,对雌雄比例与配置方法来说,都会为果实产量带来巨大的影响,通常为8∶1~10∶1比例,在种植雄株的过程中,要以行状与隔行呈三角形的方式进行配置,确保在分布上保持均匀,提升授粉的效果。
大果沙棘苗木要满足二级苗出圃标准,也就是外形比较健壮,茎干粗直,苗高超过30 cm,枝干木质化水平较高,主根至少为3条,侧根比较发达,长度要超过15 cm。此外,苗木的表皮也要保持光滑,没有出现机械损伤和病虫害,这样才能确保之后栽培的成活率。
在大果沙棘栽培之前,应该提前将栽植穴挖好,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苗木应保持垂直向下,尽快控制好斜度,不能太大,否则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串根苗的现象。要想让大果沙棘栽植成活率提升,应该选择带桨种植的方法,也就是在栽植的过程中,先填上一半的表土,在踩实后进行浇水,在水里将苗木放置好,确保根系可以充分舒展[2]。之后栽苗的时候要将周围的表土填入穴中,让水在苗木四周集中,水渗后对虚土进行回填。在青海东部地区大果沙棘一般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其中春季栽培需要当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在4月上旬之前,此时土壤刚解冻,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适当提前栽培,在秋季栽培的时候,差不多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进行,但是这个时期温度下降速度很快,为避免苗木被冻干,要采取埋土越冬的方法。
为了提升大果沙棘产量,应该做好灌水与施肥工作。对于苗木的定植来说,农家肥施用量为10 kg/株,提供足够的定植水,并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浇水,通常每年需要浇水4次左右,浇水时间为萌芽期、生长前后期、入冬之前等。要大力推行集雨补灌工程,可以通过鱼鳞坑或铺塑料膜等形式将雨水收集并保存起来,确保苗木在生长期间都能获得充足水分。在幼苗生长期对氮肥需求较多,之后逐步会增加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要按照1∶2∶1的比例施氮磷钾肥[3]。可以施磷酸二铵,用量为80~100 kg/hm2,且25 g/穴。
大果沙棘在结果之前,要选择间种作物代抚育措施,即将行间空地利用起来,通过对牧草、豆科农作物等进行种植,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对大果沙棘抚育的目标。若是地块内土壤比较肥沃,要选择行间育苗和种植蔬菜等方法,避免与草莓、番茄等作物进行套种,否则容易发生凋萎病。青海东部地区要在6月上旬到8月下旬进行松土除草,促进其水分积累,防止杂草与植株争夺养分与水分,也提升了土壤的通透性。通过松土除草等方式,将促进大果沙棘植株营养水平提升,提升枝条叶片的数量,并可以尽快成熟。且大果沙棘树冠生长速度也能加快,让顶芽转变为花芽分化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物质基础,促进早开花。种植大果沙棘的地块每年都要进行中耕,深度在4~5 cm之间,为植株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大果沙棘属于灌木,通常不用修剪,树形一般取决于树体实际生长状况,要想让大果沙棘产量得到提升,需要及时修剪与整形。在修剪的时候,目的在于让树势保持均衡,确保各主枝生长保持协调,提升通风性与透光性。为让幼苗在树势上维持平衡,要进行一定的修剪,将萌芽发的三大枝骨干枝留下,其余的枝条则要疏去。要将枯枝和病虫枝剪去,并及时对徒长枝、交叉枝和过密枝进行清除,在树龄超过15年生后,且枝条出现老化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复壮修剪处理,只需要将一个主干枝留下,剩下的枝条则要疏去,加快枝条萌发速度,让树势可以尽快恢复[4]。夏季一般需要进行摘心与疏枝,将多余的萌蘖枝剪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让花芽保持饱满,加快枝条生长速度。
大果沙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通常来说不会出现病虫害,但是也需要采取有力防范措施,减少其对种植带来的影响。当前青海东部地区主要虫害包括蚜虫、蝼蛄和金龟子等,对此要在秋冬两季做好清园工作,加强对虫源的控制,并加强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若是虫害比较严重,则需要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而大果沙棘常见病害包括沙棘叶斑病,要喷施50%的可湿性退菌特粉剂800~1000倍液,每2周进行1次,连续2~3次可以缓解病情。要防止出现机械损伤,在出现病株以后应做好清理、焚烧和深埋处理,并第一时间清除病株。在发生锈病以后,应2~3周喷施1次波尔多液,且连续进行2~3次。
大果沙棘在青海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种植效益,需要积极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大果沙棘栽培实用技术,为其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要从大果沙棘品种选择、整地建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入手,促进大果沙棘快速生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青海东部地区大果沙棘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村群众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