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春阳 文枫 解丽丹 周彦兵 司锦 王锦峰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企业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美国主要是以课程改革和培养天才学生为主,非常看重高等教育同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支持整个教育体系不断输送创新型人才资源去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各种成功模式的融合过程、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我国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专业理论与技术技能培训以及教材均采用两种内容,学生具有两种身份。德国产教融合是“双元制”模式是德国教育模式的标榜,这一模式培养了具有超高技艺的技术工人,提高了德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积极借鉴德国职教“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产教融合发展水平,提升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施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校是本科层次的应用科技大学,建立基于职业主义导向的企业式教学模式。
法国的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培训中心以及政府的全员参与,文化课程以及技术理论课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而实践课在合同工厂进行性,并且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学徒与企业之间签订了培训合同,并且国家立法保护学生和企业,而且给予企业补偿性得补助。但是法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是空白的,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时间不固定,学生在外工作的期间中难以管理。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开设学徒培训课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并且开设成人在职培训课程,为社会上的年轻人提供培训。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使更多的成年人,原住民,女性和在职工人已加入了学徒培训团队。在各州和地区有许多注册培训机构,政府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在社区开展培训场所。联邦政府和各州及领土地区逐年增加对学徒培训的投入,以确保学徒培训顺利完成。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还有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麻省理工学院实施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手,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参与,学生在学校和产业之间来回切换,学习或带薪顶岗工作每4个月切换一次。企业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的需求进行无缝连接,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意愿确定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加拿大的合作教育体系中开设了许多的机构来敦促合作教育的发展,其中包括专门的宣传机构,并且还包括专门为合作教育服务的机构,还有专门为监督设置的机构。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与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共性是:具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安排合理;企业参与度高,产教是深度融合的。
应用型大学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性大学,基本功能是提供社会服务,通过技能培养缩短知识和技能的转化环节,为社会生产一线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必然途径,是在整个社会层面整合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高效途径,通过引入行业技术和人才标准、参与社会性实用技术竞赛、建立市场评价机制、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使校企双方建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促进地方高校顺利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制度和实施保障。
我国部分地方院校由于定位不准,认识不足,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不稳定、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双师型队伍建设不足、缺少政策法规、经费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研究发达国家融合模式基础上,立足地方特色,寻找产教深度融合的突破路径,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定位与发展之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取消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增添新型的较高端的实验设备。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和新的育人发展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淘汰落后的教学模式、专业、管理模式等,及时把新的技术支撑增加到产业的发展之中,用来提高接受市场检验的能力以及存活能力。
如果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探索产教融合制度和措施的相关实施细则,我国政府则需要以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为基础。政府还应在制度上保证对于产教融合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引导,通过各种教师制度方面的落实,以高效的制度来制定可实施性的细则。采用制度的方法对产教融合各个方面的相关利益进行调节。政府制定的关于保障和促进产教融合有效进行的政策和制度,不仅对企业有益,对学校也是非常有益的,从而可以使增强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积极性。
产教融合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教学应采用社会(产业、行业、团体)标准,立足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实训与基地的无缝对接,科研与产学的无缝对接,项目与创新的无缝对接。形成团体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联结与共享,最终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与发展。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职业教师也会吸引企业寻求长期整合的可能性,因为企业可以实现教师潜在的生产效益和收益。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一些在生产线上接受培训的教师,同时也缺乏专家或双师教师。应用型高校应该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与到企业在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指导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学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向应用型大转变,需要大力培养一批即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技术业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他们不仅能够传授专业基本知识,而且熟悉岗位操作。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制定有效机制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深入相关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和学习,提升实操能力对于产教融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降低学校引进人才的学历和职称门槛,聘用一批具备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专家担任顾问和特聘教师,指导专业建设、专业师资培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实训教师,承担实训指导和技能大赛辅导对于产教融合的促进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应用型大学主要是以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应用型与知识型综合人才为目标。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企业应全程参与,校企共同制定紧密、实质的联合培养机制,使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优化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重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的立足之本。教育和产业之间是密切关联并可以相互促进的两大系统,两者的互动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给人们带来福利。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其在处理教育和产业的关系上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一般的大学主要是通过知识生产和精英教育来拉近教育和产业的关系,然而应用型高校则是通过知识应用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突破教育和产业的界限,努力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国外,应用型高校是随着产业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建立以及链接应用型高校和产业的互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由于政府的促进,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正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
[1]彭梦娇.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闫守成.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机制探讨[J].天中学刊,2016,31(02):136-138.
[4]邱漠河.“三明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5(03):85-86+88.
[5]陈晶晶,沈敏敏.加拿大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问题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06):102-107.
[6]高丽,石伟平.德国“双元制”的反思及发展趋势[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04):41-45.
[7]付春红.浅谈应用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决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