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法:实践与总结

2018-11-29 19:05
大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化笔者消费者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48202)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不断探索和实践能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笔者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19年有余,深刻体会到在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00后新生代步入大学和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压力与挑战,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坛的新常态。2017年5月,笔者在学习中接触到由张学新教授及其团队分享的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很多思想、观点与做法引发了笔者的共鸣,让笔者感觉到这是一种资源投入低、单兵就可以作战、容易出效果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暑假里,通过学习张学新教授的有关文章与著作,笔者决定在学期伊始的2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尝试使用该教学法。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把一个学期的经验进行总结,再深入反思,将不断促进笔者的成长,也将丰富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践成果。

一、对分课堂教学法与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内容概述

(一)对分课堂教学法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我国专家近年来总结出来的比较有影响力、扩散比较迅速的一整套教学模式,创始人是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2013年10月,张学新教授针对高校课堂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结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复旦教育论坛》上[1],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随后,张教授团队推出了能够辅助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对分易”教学平台,并四处讲学推广该教学法。目前该教学法大量应用于大中小学课堂之中,实践与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最近几年,每年都有数百甚至上千篇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或实践总结问世。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对半分配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之后回到课程上来进行交流讨论。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2]。

王辉认为对分课堂模式成功实现了传统师生角色的转变,专业教师由“讲授者”向“讲授者+引导者+点评者”转变,逐渐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交流者+探索者”转变[3],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显现。车乒等人认为可以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中的“作业功能”建立学生的“认知结构”,利用“课程资源”功能实现学生知识的同化与内化,利用微信功能的及时反馈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监督,利用讨论功能实现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引发全面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4]。蔡清认为对分课堂模式蕴含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则、动态原则、反馈原则、创新原则等管理学原理使得对分课堂更具有科学性、高效性[5]。

笔者结合长期丰富的教学经验,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创新与特点体现如下:

第一,隔堂对分。相对于当堂对分,隔堂对分能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吸收、内化所学知识,为下一次课的发言做好准备,更加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由于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让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效率比较低的学生也能够有所准备,因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特别是那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二,设立“亮考帮”作为作业与讨论工具。“亮考帮”是形象化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组合缩写名。“亮闪闪”是要学生列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考考你”是让学生列出自己弄懂了的,而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挑战别人;“帮帮我”是指列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讨论时向别人求助的内容。“亮考帮”实际上是要学生将学习内容分成“最大的收获”、“学懂的”、“不懂的”三部分,这样做不仅符合孔子所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求学态度,同时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归纳新知、激发探究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第三,关注了教师提问的技巧。该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总结得相对系统、科学,能够帮助教师学了就会,会了就能够使用。特别是对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提问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值得注意的细节。比如,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时,不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容易造成少数积极、活跃的学生掌控课堂,而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始终保持沉默的现象,这样将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随机叫学生发言,或者根据观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给每一组学生、每一个学生一定的发言压力,又能够让所有学生有参与发言的机会。第四,与该教学法相配套使用的“对分易”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实用,操作简单,并能够与微信捆绑,使师生交流互动快速便捷。

(二)消费者行为学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商品供应日益丰富,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加剧。企业只有充分调查消费者需求信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以及了解清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消费者行为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的美国应运而生的,被视为“市场营销之母”、“开启市场营销大门的金钥匙”等。这门年轻的学科领域跨度比较大,涉及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调查、统计学等。课程主要内容涉及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市场营销课程之间的关系、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的感知觉、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的情感过程、消费者的学习、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行为、文化、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情境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网络与服务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等。目前,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工商管理、广告、传播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大学生人人都是消费者,都具有不少的购物体验,因此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以理解,相反,很多时候,这门课程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实践

(一)根据课时和学生吸收内化时间的不同,灵活安排作业与讨论内容

本学期的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64学时,共16周,每周四节,周二和周四上午有课。这样的课时安排,严格来说,无法达到一周的内化吸收时间,也很难实现“授课—内化吸收—讨论”的大循环。于是,笔者根据课程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大部分的重点难点内容安排了大隔堂对分(周四第2节讲授,下周二的第1节讨论与总结),其余内容做了小隔堂对分(周二的第2节讲授,周四第1节讨论与总结),并根据学生吸收内化时间的长短布置作业和讨论的内容。

(二)作业类型灵活多样,完成要求清晰明确

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平时学习更多是通过作业和“亮考帮”来现实吸收消化的。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要求与强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收获。笔者的作业布置历来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注重学习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在备课时已经安排好。作业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要求画出某章内容的思维导图、有要求写出某章(或某个理论或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心得、有要求只能用一段简要的文字(约300~500字)概括某章内容的小结(这种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论文摘要的写作)、准备下一次课的“亮考帮”、将某次课分享得出的亮点进行深入的查资料学习、对某些热门的消费现象(如双十一的网购)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或知识点所做的市场调查等。作业的类型多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完成,只要作业次数达到要求就可以了。每一次作业教师都要给出明确的内容要求与主要的打分依据。

(三)讨论问题聚焦清晰,尽量结合教材内容与消费市场热点

要让课堂讨论能够有的放矢,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要将这些问题聚焦清晰,并尽量结合教材内容和消费市场热点,还要让学生有兴趣并能够讨论出一些内容。如对于大学生的网贷消费问题你如何认识与评价?学校附近的某大超市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觉?大型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体验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大学生的从众消费类型都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些从众消费?等等。

(四)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融入课程论文写作的有关知识与训练

由于课时较多,课程内容相对贴近生活与学生能够理解,加上为了让大二的学生对学术论文及其写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一定的训练,笔者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融入了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讲座与相关的训练。具体做法是:第一,编写了有关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写作的基本要求,并从中国知网上查找一些与课程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又适合大二学生阅读的文献,将这些资料汇集成册,复印给学生进行课后学习。第二,给出了一些选题的方向或主题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定一个课程论文题目,并自己首先列出含有二级标题的论文框架。第三,由一个小组就一个选定的论文题目做好一个写作的PPT,主要体现论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其主要内容等,做好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的准备。第四,组织专场的课程论文讨论,在讨论中逐一分析论文题目制定的正确与否、优劣之处,以及合理性、创新性等;再讨论其一级标题的结构完整性、逻辑上的合理性和表达上的准确性等,最后修改出一个比较规范、合理的论文框架。第五,引导学生反复修改提纲,完成最后的论文写作。

(五)及时登记和公布学生的平时分,及时进行有效激励

00后大学生很喜欢得到及时激励。除了常规的激励方式以外,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及时有效的反馈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理论作用。为了能够及时登记公布学生的平时分,笔者制作了平时分登记的电子表格,及时将学生的课堂个人发言和小组表现得分进行登记和公布,及时反馈他们的每一份作业与每一个问题,甚至每一个进步。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做法,他们还经常询问和比较他们的平时得分。

(六)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协助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上文提到“对分易”教学平台是张学新教授团队开发出来的一个配合对分课堂教学法使用的软件平台。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笔者真心觉得这个平台简单实用。其课程资源、学生列表、手机签到、消息发送、作业处理、成绩记录、在线讨论互动等功能都能使用得到,笔者最喜欢使用与手机微信关联的功能进行任务的通知和作业的收取与发放,完全的电子化,省去了很多纸质版作业的麻烦。

三、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践总结

(一)对分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蔡清认为“对分课堂”可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深刻的变革,是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7]。本人也深深地喜欢上这种简单、实用和资源投入低的教学法,同时感受到学生在这种模式之下上课的投入、认真和喜欢,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勤率几乎都是满勤。全学期除了个别学生偶尔请病假之外,每一节课都是满勤(当然,这也可能与学校严抓学风有关系)。二是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变少了,甚至从第二周开始,一些学生就告诉我他们没有带手机来上课了。三是课堂的氛围很活跃,上课变得比较轻松愉快。四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逐步提升了,学生们越说越敢说,越说越有内容可说了。五是他们的作业质量也越来越好了,他们画出的一些思维导图甚至强过笔者所画;所写出来的学习心得,内容丰富,视角多样,一看就知道这些作业是经过思考的,绝对不是敷衍了事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明显改变,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第一,对分课堂给了这群年轻人一个发挥他们才智的舞台,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利,他们自然就愿意表演好了。第二,抽查发言而不是让优秀者总是占领话筒,既给了每一个学生压力,又给了他们动力。第三,他们有比较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与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二)对分课堂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更高超的教学实力与更多的付出

相对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来说,对分课堂的经济、设备等硬件的投入相对较少,成效较高,但是这不意味着使用这种教学法就比较轻松,相反,对分课堂教学法需要教师更多的软实力付出,需要更加高超的教学能力。这种付出和能力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对课程要有深入了解与理解,能够切实掌握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切实掌握课程的框架体系、内在逻辑和精华知识,并能够运用高超的表达来吸引学生和让学生吸收到知识,为其自主内化吸收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学会管理课程和管理课堂,要具有建立心理相容的班级学习氛围的能力。管理是指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让学生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协作[8]。这种学习氛围对于在对分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教师要通过其人格魅力来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积极向上的课程学习氛围,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这也是教师合理表现自己情绪智力的体现[9]。第三,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减轻教师负担方面,笔者认为对分课堂在教师讲授方面时间缩短、压力减少,但是并不一定减少整门课的工作时间。笔者的实践也证明了整门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并未减少,甚至还增加了。因此,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要增强,平衡家庭及工作的能力也要提高。

四、总结与思考

总的看来,笔者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法所需的外部资源投入少,可以单兵作战,简单易学,教师只要潜心研究,运作得当,很容易激发新生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让教师享受到教学的成就感与快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特别是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享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后,对于如何将学生课外进行知识的内化与吸收方面结合慕课、微课等互联网课堂形式并促进两者相辅相成,如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凸显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如何进一步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课题,都很值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内化笔者消费者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老师,别走……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从知识内化视角看翻转课堂
知识付费消费者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