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2018-11-29 16:37王丽婷苏静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33期
关键词:师范类职业专业

王丽婷 苏静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下称“非师范类教师”)一直以来在教师队伍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主要是指职前未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知识,未进行过教育实习实践锻炼的专门人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成长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既反映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非师范类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其专业成长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非师范类教师的成长现状

非师范类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群体,从其专业背景或是教学实践来看与师范类教师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其在工作岗位上与师范类教师承担着相同的社会使命与教育责任。非师范类教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笔者通过调查访谈、文献查询得出其以下优势:首先,非师范类教师的参与使教师招聘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公正,消除了部分无危机意识的师范类教师的惰性,形成一个具有竞争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教师的队伍;其次,非师范类教师大都在非师范院校完成学业,此类院校大都具有坚实的文理学科基础,有着大批研究学者、浓厚的学术氛围,置身于此种环境下的大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更容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非师范类教师可以将所学专业与教育学进行有效结合,在课程资源的挖掘整合及教学方法上产生新的突破,使教育教学更加的深刻灵活。

非师范类教师也存在较大的劣势:首先,非师范类教师未接受过正规教育方面的培养,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对教师的认知往往来源于自身的学生体验;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心知肚明”但无法表达的困境成为常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非师范类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通常把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忽略了教师育人的本质任务。通过对非师范类教师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非师范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在教育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 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朱永新先生曾说过: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变革的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笔者对部分非师范类教师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非师范类教师的入职培训缺乏针对性

从宏观层面来说,非师范类教师在初入教师行列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并未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有足够重视。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正常需求等方面均未根据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而进行特殊定位,致使很多非师范类教师不能很快地融入与师范类教师同等的工作环境中。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讲,由于非师范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实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经验,而学校在其入职培训在过程中,并未为这一特殊人群设立适合他们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致使非师范类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初仅凭自己上学期间的经历及对优秀教师的教案借鉴,忽略课堂的实际状况,无法在教学设计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无法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二)非师范类教师缺乏正确的专业成长理念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得出,非师范类教师之所以放弃大学本专业而选择从事于教育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成绩过低,不能填报师范院校相关专业而填报其他专业,大学期间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而从事于教师行业;另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高考后志愿是随意填报的,大学期间在兼职、支教过程中感受到对教育行业的热爱,毕业后选择加入教师行列;二是在大学毕业后,一部分人员发现教师是个较为轻松的职业,在薪资、假期等方面符合自己的期待而从事于此行业;另一部分人员由于父母对自己的期许及要求,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录教师。大家带着不同的期许及对教师职业的不同理解加入教师的大家庭中,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渐渐开始变得迷茫,把每天的教学当工作任务,敷衍了事,逐渐丧失了对教育的激情,从教学中难以获得幸福感及归属感,这完全违背了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核心理念。教师是个良心活,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非师范类教师缺乏良好的从业氛围,逐步丧失职业认同感

非师范类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走向教师岗位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笔试、面试进入教师行列。但这种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在教育技能和教育理论修养上与专业院校培养并经过教育实习的教师是有差异的。他们所经历的理论教育仅仅是教育的入门知识,在教学实践、教育心理等专业的技术层面还是相对缺少的,在课堂上仅仅照搬别人的优秀教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导致课堂效果与预估效果相差甚远,加上繁杂的日常事务,工作便成了生活中的负担,在费时费力的同时,又得不到学生、领导的认可,难以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逐渐失去目标和追求。而这类人分配到同一工作单位的又是极少数,所以很难找到有共同经历的人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丧失职业认同感。此种状态下,团队的支持和前辈的引导对其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三 对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通过对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笔者依托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为理论基础,对非师范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培训系统,培养专业阅读的习惯

学校在组织职前培训时首先要注意到非师范类教师的特殊性,关注其与师范类教师的不同需求,注重对其教育教学中所必需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将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实习训练,弥补非师范类教师未接触过教育实习所造成的影响。同时逐步养成非师范类教师专业阅读的习惯,弥补其在教育学专业领域与师范类教师的差距,朱永新先生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非师范类教师应该从根源上改变自己,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也是其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很多教师始终没有读过影响他教育理念的书,从来没有被一本书打动过,所以他很难形成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思维。非师范类教师通过对教育家的著作及重要的教育文献的研读,可以激发其对教育的深层理解,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其在专业知识及职业精神层面得到升华。

(二)树立正确的专业成长理念,培养专业写作的习惯

非师范类教师在其教育观念、职业追求方面与师范类教师有着较大区别,教师的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观念树立的有效手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专业写作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反思性写作,专业写作并非是为了写作而进行的写作,是服务于日常教学实践的写作,是基于教学反思的写作。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一线工作者,是教育中的实践者,是教育最紧密的接触者,通过专业写作,教师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提取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在自我反思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专业写作让非师范类教师在教育案例的客观呈现、自我分析中得到启示,更深程度地加深其对教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师成长观念。

(三)逐步形成职业认同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自我

非师范类教师必须在对自身现有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去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提升专业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良好发展认同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会有更好、更高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教师在积极、认真地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原动力。在自我建立良好状态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团队发展,在产生心理压力及职业困惑时要及时请教化解。朱永新先生提到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特别强调了团队发展的重要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最好的例证。每个教师都会不断地遭遇问题,尤其是非师范类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时,就需要团队来解决。团队的协作可以很好地解决非师范类教师的困境,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增进其个人经验,丰富其个人知识,使得非师范类教师在不断交流探索中坚定职业信念,提升自我。

非师范类教师在教育之路上的专业成长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力量,在学校的培养及团队的鼓励指导中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师范类职业专业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部分专业介绍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