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 仉玉翠 李 海
《人民日报》北京6月21日电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条件成熟。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据特色,开展了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市场有需求,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广大居民有参与农事、品味乡愁的意愿;发展有基础,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我国地域辽阔,农事品类全,“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办成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1.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三农”的进一步重视,要给予农民群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支持和实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政府职能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了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
3.坚持党的领导
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民俗上看,我国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人可以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
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3.文化与综合国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全体人民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节日。设立该节日,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4.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5.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而且有助于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意义不言自明。
1.物质决定意识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农民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
2.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作用
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
5.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重视农业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联系具有多样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农民”和“丰收”结合起来,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
7.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等,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
1.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这启示我们要
(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过度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900万人,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收入超7400亿元,整个产业呈“井喷式”增长。“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这启示我们要
( )
A.推进资源节约社会建设
B.适度消费
C.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3.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材料表明
(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科学发展使物质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④人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规律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了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为完成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政府要
( )
①进行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
②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③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保障公民权益
④完善法律体系,促进依法执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从民俗上看,我国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
( )
①少数民族优先发展
②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③各民族实现同等富裕
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通过设立一个节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这表明
( )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农民丰收节确立后,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这说明
( )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B.人可以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
C.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9.“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契机。设立该节日,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这是因为
( )
①发展文化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这说明
( )
①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②文化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上述材料说明
( )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④传统习俗是展现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2.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农民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材料体现了
(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鼓励各地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全国统一的规定动作,而是让地方去创造。这一要求
( )
①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农民”和“丰收”结合起来,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③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便于群众参与,又有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材料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依据。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D 7.D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C
15.(1)①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率,还会倒逼农产品供给端品质提升,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中发挥积极作用。②在节庆期间可以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使城市的居民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从而增强思念故土、寄托乡愁的民族凝聚力。设立该节日对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①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节庆期间,通过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理念,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培育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农珍粮、节俭尚廉的道德情操。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不忘初心、寻梦故土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节日。设立该节日,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