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它的完善程度,将深刻地影响课程改革。本文从《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出发,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状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进一步的学习、探讨,老师们达成共识是将学生发展性评价分解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这两大支柱构成了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框架。
我们认为从作用上看,形成性评价的尝试,加大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发展、技能形成等的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感受成长,拥有自信。其评价的特点在于及时、多元、简洁。在部分学科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尝试。
终结性评价则更应偏重于对一段学习过程结束后,对收集到的学生的信息进行理性的、多元的分析、整理,给出评语和有关的等级描述,应该更注重帮助学生制订促进发展的改进计划。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责任心,健康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课改的重点,而传统的学生评价在长期追求客观化、科学化的过程中倾向于定量评价,出现一种“唯分数论”“智育第一”的考试文化现象。新课改借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教育评价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注到学生活动的各个领域。笔者认为新课改下发展性学生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逻辑、数理智力、视觉、音乐、身体、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多角度的评价内容。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分是学生的命根;考是老师的法宝。”这充分说明了传统的评价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往往会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发展性评价从学业成绩、心理素质、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等多维度关注学生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反对目前这种单纯依赖笔试考查、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主张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面试与口试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是量与质的评价相结合,目前这种全新的评价方法有评定量表、轶事记录、学生成长手册、档案袋评定、观察法、研讨法、日记法等方式。其中档案袋评定被认为是质的评价的典范。
发展性评价在关注教师主体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评,把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运用自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评价的公正性;另外发展性评价也强调教师、同伴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他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一般来说有绝对、相对、个体内差标准。绝对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传统的学生评价主要采用相对标准。相对标准是指在学生内部确定一个基准(如考试平均成绩),在学生内部进行横向比较,排出名次,以此作为评优、选拔的依据。发展性学生评价以个体内差为主,把三者结合起来。“个体内差标准是指将学生的过去表现、常态表现和理想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准 ,评价时把学生的过去、现在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或者把学生发展的各个侧面进行比较。”以这种标准进行的评价能充分照顾个性差异,发挥自身独特的潜能。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