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小火箭:在新太空经济角逐中成长

2018-11-29 11:58陈海鹏
太空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口可靠性火箭

□ 陈海鹏

岁末年初,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低成本小火箭在历经坎坷之后,终于在第二次飞行试验中获得成功。与此同时,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实施首次纯商业发射,开启商业发射市场博奕之旅;日本艾普斯隆火箭、欧洲织女火箭也都在尝试优化火箭性能并力争商业发射订单……

这让大家不禁感觉商业小火箭的春天似乎来临了,难道本来被专家们定义为蓝海市场的商业小火箭,一夜间成为了众相搏杀的一片红海?

面对如火如荼发展的商业小火箭,不如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商业小火箭追求的技术目标是什么?是否存在动力形式之争?以及追求的市场目标是什么?

对商业小火箭而言,首先是要追求可靠性。再牛的火箭,在一次失败面前也足以让其从头到脚进行彻底的反思。所以说,对可靠性的追求与火箭属于商业火箭还是属于国家研制火箭无关。

回想SpaceX公司初创时期,猎鹰1火箭连续飞行失利几乎让SpaceX公司直接破产。与此同时,轨道·ATK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一次爆炸就令其直接更换了发动机。因此,对商业小火箭而言,纵是再有情怀,资本与市场到底还是无情的,谁都无法承受失利之痛,可靠性与成功率是永远的追求。

其次是要追求低成本,这是商业火箭赢得市场的关键法宝。近几年,小卫星市场呈现井喷式爆发的态势,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小卫星的价格在持续降低,而火箭的价格却居高不下。纵使大家都明白运载火箭的组成与功能非常复杂,势必导致成本高昂,但也无妨大家对更低发射成本的追求。

再次是要追求高性能的服务。不过在技术非成熟状态下可以暂时不追求高性能这项技术指标。事实上,商业火箭的目标是如何高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入轨发射服务,这应当是首要追求的目标。如果把极高的运载效率等作为首要追求目标,极有可能导致可靠性与低成本之间的矛盾爆发。也就是说,商业小火箭先是要生存下去,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然后再谈“生活品质”问题。

最后是“风口”大小的问题。在当前思维模式下,各商业航天公司在“风口论”中,一要谈未来新太空经济价值几何,二要谈未来小卫星市场数量何其之多,三要谈从运载发射到卫星服务的新经济业态。

据投资公司SpaceAngels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私人投资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的投资总额达到39亿美元。据美林银行在2017年10月的预测,未来30年,航天业至少能够发展到2.7万亿美元的规模。

毋庸置疑,商业航天肯定是“风口”,但是这个市场既不像“滴滴快车”那样是能迅速被人抓住的新兴出行市场,也不是五颜六色共享单车那样流行的共享市场。商业小火箭面临的是一个确实存在,但是规模未必如此庞大的市场。也就是说,商业小火箭是在“风口”,但是未必是所谓“飓风”。

商业航天市场极具成长性,可进一步培育、挖掘。面向未来,商业小火箭之花应该能在春天中盛开,在新太空经济角逐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风口可靠性火箭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基于AK-IS法的航空齿轮泵滑动轴承可靠性分析
露营,走上旅游市场“风口”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医疗器械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