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进,历史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广泛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其中,历史价值观是从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可以指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帮助。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发现新的教学策略并加以应用实践。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也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分析提取能力。论从史出是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论”指最终的历史结论,而“史”则是“论”的来源,即史料和史实,教学应当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即关注史料和史实,让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并解读材料,学会追本溯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史料的基础上基本上能得出“计划经济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个结论。然后,我让他们查找资料用更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他们才能辩证地认识历史,得出历史结论。
历史与时事承载着不同的内容,共同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初步形成,结合时事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实用性,从历史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解答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历史的史鉴功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地评价分析社会进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时,我先播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学生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动力来自于外界,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军事和政治,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而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实现世界各国的共赢,促进全球发展。我补充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借鉴了古代丝绸之路兼容并蓄的精神,古为今用,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继承。
主题探究式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突出教材讲解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理顺知识脉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时,我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们普遍认为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也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所以说,任何事件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从多角度评析事件因果,客观分析,探讨事件的利弊影响。
高中历史所学内容较为冗杂琐碎,记忆量较大。对比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对有相似之处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异同,提高学生认识善恶、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我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孔孟之道的主张,引导学生从根本上对比他们的思想。然后,我补充完善。
总之,历史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意义,合理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求知态度,以及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