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花春奇
我一直认为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悄然响起,课后仍意犹未尽,念念不忘。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心驰神往的场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是有温度的。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激情、智慧,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徜徉中得到心灵的滋润,感受生命的伟力,体验成长的乐趣。在一节节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中,让孩子们越来越喜爱语文,这就是我孜孜以求的趣味语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深受其影响,一直以来执着地追求趣味语文。在执教《麋鹿》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这是一篇介绍麋鹿的说明文,课文里介绍了麋鹿奇特的外形、独特的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的经历。这些对学生来说固然充满了兴趣,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该如何践行自己的趣味语文教学呢?
于是,我再次反复研读教材,期间,脑海里冒出一个个问题。比如:麋鹿的外形与它的生活习性有着怎样的关系?课文为什么将两者放在一起介绍?是谁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麋鹿的?他又是怎样发现麋鹿的?为什么只有贝福特公爵饲养的麋鹿没有灭绝?麋鹿曲折起伏的经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努力地寻找着。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此时,我的内心无比喜悦,不只是因为找到了答案而高兴,而是我觉得我收集的资料应该是学生的需要的,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把所收集的视频等资料,通过不同的环节告诉给孩子们。我满怀信心,期待着一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
第一次试教,我身心投入,一气呵成,将罗列来的视频呈现给孩子们。看到孩子们愉悦的神情、好奇的眼神,我感到莫大的成功。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趣味语文吗?
课后,大家一起议课时,很多老师也对课堂上的视频大感兴趣,但有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却一眼看出问题,他说:“课堂上,教师牵的痕迹太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出来。”说实话,当时兴奋的我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是很感兴趣吗?
带着不理解和满脑子的疑惑,我又重新梳理起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反复揣摩中,突然感悟到这位老师的话是一语中的。教学设计时,我把自己在阅读文本时的思考、疑惑代替了学生的思考、疑惑,把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代替了学生收集、整理的过程。课堂上的许多环节是为了我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学生在课堂上对视频感兴趣之时,也恰恰流失了自主学习的时机。换言之,学生对视频感兴趣而不是对语文本身感兴趣。我所理解的“趣”似乎太狭隘了,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文知识层面上,它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
如何使语文课上出趣味来?我又进一步深入探索了一番。
原来语文课的趣味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激情,更体现在教师的智慧上;不仅体现在学生获得的趣味知识上,更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于是我精心打磨了每个教学环节。
说明文必然要涉及说明方法的讲解。这篇文章在介绍麋鹿外形的特点时,最明显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如果单纯地就说明方法而讲方法,势必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学生初步了解麋鹿外形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辨别图片上的鹿是否是麋鹿,让学生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是在与其他鹿科动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从而感悟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接下来,我通过学生介绍麋鹿的外形,让孩子们在介绍中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得、习得说明方法”。
猜想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后,我引导学生发现麋鹿奇特的外形是与它独特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学生很容易从文中“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等语句中找到根据。继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麋鹿角尖指向后方,脸长的特点与怎样的生活习性有关。学生在猜想中趣味横生,同时感悟到课文将外形与生活习性结合在一起写的妙处。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它的每段经历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这在课文中很少提到。因此,课前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去查阅、收集资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结合麋鹿的经历讲述。一方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将麋鹿的经历丰富起来,使学生对麋鹿的经历更感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更加深入地探究,甚至会对麋鹿的传奇经历形成的原因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其实麋鹿的传奇经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包括与它的外形奇特(如角的指尖指向后方导致自我保护能力低)、生活习性(繁殖力低)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教材上虽没单独讲,但我希望学生继续研究,所以设计作业时,我又布置学生在这方面收集资料,写写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也算是探究性学习吧!学生很感兴趣。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后,收集资料贯穿始终,又不断提升,这也正是对勤于搜集资料习惯的实践和巩固。
说明文最重要的特点是语言精练、准确。如文中“饲养”“放养”“陆续”“相继”等词语的使用。我抓住这一语言文字训练的契机,引导学生比较麋鹿在乌邦寺的生活与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生活,感受“饲养”“放养”的细微差异。学生在推敲词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接下来反复的试教研讨中,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突然跳出井口,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认识到语文课应该追求怎样的趣味,怎样使语文课更有趣味。原来语文课上的趣点是那么丰富,激趣的方式也是那样丰富,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好好思索,没有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