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勤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我国塑造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标志着中国的崛起。“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然而由于其横贯亚欧大陆,覆盖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从海丝文化的遗物——侨批来探析其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侨批的问世,源于海外移民,故有侨才有批。闽南沿海一带最初的海外移民源于公元7世纪的唐代,泉州港的兴起使闽南海商涉足于南洋地区。南宋以后,由于航海业与贸易的发展,中国与南洋地区交往更加密切。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海外移民增多。清初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海外交流与移民。最后光绪废除海禁政策,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南亚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福建沿海一带的人由于地理优势纷纷外出谋生,他们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或个人将银信合一的家书暨汇款汇寄至国内,于是侨批应运而生。
侨批(在福建方言或潮汕话将“信”读作“批”)俗称“番批”、“银信”,其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暨海南等地。侨批作为闽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产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侨批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比较系统地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历史也有许多贡献,如赡养众多的侨胞亲属,维系侨胞与家乡亲人的感情,促进侨乡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推动华侨社会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首次提及是在2013年9月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提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表明“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一带一路”的提出拉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序幕,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因而在当今国际形势的驱动下,从侨批所蕴含的文化对当时社会影响看如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侨批是海外侨胞们与家乡眷属共同形成的集体记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我们可以阅读批信的内容来探析侨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文化。孝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家风体系的核心内容。”如《论语.里仁》所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外出谋生的侨胞,生存环境恶劣,但是他们依然将尽孝作为自己的天职,在海外日夜劳作,克勤克俭,节衣缩食,然后千方百计地将赚来的银钱寄回家中赡养父母。坊间流传“银钱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与妻房”。
在王炜中《潮汕侨批论稿》一书中,据统计,截至新中国成立前,潮汕地区民众靠海外侨胞寄回批款为生的占总人口的40%—50%,有些乡村则占总人口的70%—80%。如按侨胞居住国统计,一年从泰国汇入的批款为4000万元左右,从新加坡汇入的批款约为3000万元,从印度尼西亚汇入的批款也在200万元上下。[2]这些银钱除用于赡养父母外,还用于偿还债务,祭祀祖先、购置物业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海外侨胞对家乡眷属的孝道仁爱之心。
批信中处处潜藏着善事父母的孝文化。如久居泰国打拼陈鸿程的家信“慈亲大人尊前敬启者,今天由朱锦渠邮信内云及,母于上月底不幸跌伤,势颇严重,恕儿在外未能晨昏奉侍,实深遗憾。伤势如何,祈续告知,兹付港银五百元,为大人留身边零用。儿陈鸿程农历五月初一日。”[3]批信中陈鸿程尊称母亲为慈亲大人,用“尊前敬启者”表示对母亲的敬意,这是对母亲精神层面的孝道。之后陈鸿程又两次寄回港币四百元,供母亲治伤,即便他“不知将来何日变作难民,恕难预料”。[4]再如侨胞陈应传在家书中写道“奔波十余载,尚赤手空拳,未得酹愿,非传不知家中之痛苦,奈命生如此,惟有昂首向天叹息而已。”[5]这些侨批充分体现了海外侨胞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赤子之诚。
“业无信不兴”的商号文化。诚信是立业兴邦的重要道德基础,故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之说。虽然潮帮侨批业具有明显的商业性,但海内外的许多潮帮侨批局仍坚持诚信经营,把笃诚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天则,把诚信看作是侨批业发展的生命线。
清道光十五年创办于新加坡的致诚批局,为了保证海外侨胞托寄的侨批万无一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收发制度。批局准备统一的批封回执,寄批人填写收批人姓名、地址、批款数额和寄批人的姓名地址,然后由批局编号,查核,印章,送至侨胞的眷属家里。批局严密的寄批制度,诚实笃信的商号文化深得侨胞信赖。
在抗日战争时期,侨批局更显诚信本色。20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寇侵占汕头,内外交通阻断,侨批处于停滞状态。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和南洋群岛相继沦陷,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侨批完全中断。但是侨批局没有歇业,而是另辟蹊径,帮助海内外侨胞度过困难关头。正是由于恪守诚信的原则,潮汕侨批业才能深受海内外乡亲的信赖,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一个半世纪之久。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虽以贸易发展为主要对象,但其不仅实现了物资的互惠互利,更促进了各国人员文化思想技艺的交流与融合,故被称为“和平之路、友好之路、合作之路”。而“当今的‘一带一路’是东西方文明为扩大互利发展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有计划的区域合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6]侨批作为海丝文化的遗物,见证了当年本国及东南亚各国的生活经济状况与文化交流,大大丰富和构筑了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文化底蕴。“理解对于科学、知识、艺术乃至宗教等都是至关重要的。”[7]对侨批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理念。对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曾经的海外侨胞在外谋生时刻铭记“银钱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与妻房”,他们挣得多余银钱后用来兴办教育事业,投资兴业,促进家乡经济繁荣。从大量侨批中可得知家风文化对于他们的深远影响。爱家更爱国的家风文化使其对国家有一种归属感,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侨胞筹集资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因而在当今我国正处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企业对外走出去是更应该铭记这种家风文化,这也应当是一种企业文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不得做出有损国家形象的事情。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例如,研究显示“东部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8]。侨批在抗战前期一直都正常运作,很少发生批款丢失,无法送达的情况。但是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干扰导致侨批寄送受阻,侨乡侨眷生活受挫。可见,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良好环境对于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潮汕侨批业在不同环境下的曲折发展历程对于营造现代良好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具有借鉴价值。因而在当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少,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坚持诚信合作的价值观。“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自古以来,信用是个人及国家立身之本。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惠及周边许多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涉及市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而相关主体能否信守承诺是工作开展的关键,因而信用体系的建设便显得十分重要。侨批业“以信为本”的信用制度对当下国家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在侨批递送的金融活动中处处渗透的信用精神是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通过学习潮汕侨批蕴含的诚信精神,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诚信中国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结语:“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侨批文化探析,不同于以往的侨批文化研究,不仅局限于侨批内涵上的分析,而是旨在把侨批作为海丝文化来探析其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及作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