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8-11-29 07:59戴芊卉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汉语言师范生文学

戴芊卉

一.前言

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部分省份试点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从2015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改革,全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传统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实际,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此背景下也亟需改革,以培养新形势下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体会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改革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相适应的大学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提高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也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内在需求。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这既符合专业发展的实际,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存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当今世界各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1]当今,如何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如何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如何实现师范生与教师岗位的无缝对接,已成为解决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较低;实践教学的总时长没有硬性规定;实践教学方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因受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非实践类课程任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对实践类课程教师的要求,在自身担任的课程中对实践教学较少关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因参即使参与了实践教学也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因此,无论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对实践教学都缺乏一定的重视。

(二)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受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课程设置存在理论性较强的现象。近年来,虽然通过老师们的不断改革,在传统实践课程上,例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微格教学等,任课教师都加上了学生试讲的环节,但因课时量的限制,老师们仍然会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作为理论的讲授,留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时间就非常有限,无法实现试讲机会人人均等。同时,实践课程设置较为传统,缺乏创新。作为师范专业,除了课程教学论等专业必修课程,其他关于专业实践类课程很少,即使在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的课程中也很少见到专业实践类的相关课程,而关于教师职业生涯教育、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课程更为少见。占据大量学分的依然是常见的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类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过少。

(三)专业实践缺乏连续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有由基础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四部分组成。[2]。专业实践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环节。常见的专业实践形式包括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项专业实践活动均被安排在高年级即大三和大四进行。但是,教师职业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虽然大一、大二重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但是专业实践却出现“缺位”现象,缺乏教师职业的早期接触,缺失对教师职业的情感关照。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一环的专业实践缺乏了一定的连续性,忽视了过程性培养。

(四)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对两项专业实践的评价往往是由见习、实习单位出具的评价意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更多的是最终结果的认定,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却较少关注。实践教学水平能否较快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而现有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却缺少一定的过程性评价认定。同时,学生实习返校后,均要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老师会对学生的试讲情况进行反馈,虽有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试讲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提出反馈意见,但大部分学生返校试讲只是为了完成一项教学实践任务,真正听取老师反馈意见并进行整改的学生却很少。实践评价机制中缺少了反馈跟踪环节,而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正是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体现的,但老师反馈后的整改再反馈却又是缺失的。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制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对专业的实际需求,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原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调整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设置配比:包括适度增长原有实践类课程时长,让学生在传统实践类课程上,人人均有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并且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再次,在学分分配方面,设置专项专业实践类学分,提高实践类学分的比重,以此加大学生对专业实践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除了专门的实践类课程,还要求其他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定的实践元素以及实践训练,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常态化开展,并结合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现实,改变原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例如:在所任课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所教知识学生未来在做中小学语文教师过程中是否可以运用到;怎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紧密结合等等。

(二)建立师范生职业能力档案

为了强化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从大一开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专门建立师范生职业能力档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记录。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教育实践类的课程逐年逐学期分步开设,并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实践参与的事实性记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贯穿每个学期,不仅包括校内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展示、教学活动组织与策划、邀请校外知名一线语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还包括去校外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调查”、去见习、实习基地进行教学体验等等。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注重过程感受,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要求教师着重记录学生活动参与前后的能力变化,并要求学生撰写活动后感受,进行自我反思;强化学生教师职业意识的情感培养,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早期接触,通过常态化的实践教学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怀,为学生日后走上教师岗位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打好基础。通过建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职业能力档案,不仅用客观的文字记录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过程,也为日后用人单位的招聘提供良好的依据。

(三)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完备的评价机制是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科学鉴定的有力保证,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教学活动的实践和场所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3]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的评价还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但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构建过程中,应当突破对原有理论教学的评价机制,避免使用一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单一性的评价标准,因为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可量化也可定性进行灵活评定的依据,制订模块化的参考标准和执行细则,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不同表现给予更多客观事实性评价、过程参与性评价、以及能力提升化评价。同时,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还需要增加结果反馈性评价。因为学生只有在实践学习、能力提升得到评价后进行积极的反思,对实践教学的成果进行有效的内化,才能为下

一步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

综上,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大背景下,将用人单位对教师岗位的客观需求以及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对师范生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更为关键。只有建立全方位、分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有序的进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汉语言师范生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我们需要文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