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门》重新认识小说的文本特性

2018-11-29 04:40尹林枫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曹文轩小说家传记

尹林枫

《小说门》的作者曹文轩既是作家也是学者,他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总结出理论性的知识,并继续指导他进行小说创作,可以说这是他与其他文学研究者所不同的特点,既是研究者也是创作者。这样的特点也体现在了《小说门》的字里行间中,曹文轩以他浓厚的个人观点和爱好倾向来对小说进行阐释。以创作经验、阅读经验观照理论经验的文学研究,构成了曹文轩学术最重要的特点。在文学研究时,他会不断调动自己的创作经验,从文本所呈现的效果去逆推作者写作时的构思安排、修辞技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1]《小说门》更像是将小说作为了一个“门派”进行论述,从小说的缘起开始,讲述了小说与经验、虚构、时间、空间、悬置、摇摆、风景、结构九个部分的联系,对小说做到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一.小说的来源及延续

从第一章开始,曹文轩就点明了现代形式的小说并非是由西方创设。早在几百年前,日本的《源氏物语》,中国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形式的小说是在各国还处于比较封闭的时候就出世了,它们身上其实带有了近、现代形式的小说性质,而为何说现代形式的小说来源于或者得力于西方,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将以往先人著下的小说与现代小说相关联,以至于承认现代小说的归属权属于西方。但曹文轩并不是想争辩现代小说到底归谁所有,而是想表明“小说乃是一种自然形式”。[2]为什么作者要表明这个观点呢?是因为在第二节他开始论述了构成小说之源——故事。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个事情组成,这些事情是不加任何修改和删减的本事,但在叙述描绘这件本事时就变成了故事,有了故事就必有了小说。本事到故事的转换实际上是必然发生的,甲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另一个不在场的人(乙)听,尽管甲可能极力想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地叙述,但由于甲自我经验和视角的局限,他已经把本事自我处理了,再加上甲语言表述的运用更甚至于甲在叙述这件事时因为接收对象乙的不同也会产生本事的失真。可以说本事经过转述必然就会成为故事,而故事就是小说的开始。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佐证了作者之前坚持的观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因为本事人人身上都会发生,人人都有可能将本事变为故事,故事就成就了小说。反过去推论“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小说确实是一种最具写实能力的文体。”[2]这个观点也是成立的,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全是由作者身边发生过的本事演变而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现实的再反映。

二.小说文体优势

前面已经谈到了小说素材来源于故事,进而可以说小说更为真切地反映了现实,那么小说与其他文体作比较,又有什么样的优势所在呢?作者说到,诗歌讲究的是一种感觉的表达,它并不能仔细地描述诗人真的看见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重点该是诗人要通过这些意象达出怎样的情感,然后让读者深入其中;戏剧更富张力,但戏剧需要考虑到它的观众要面向大部分群体,因此缺少了个人色彩,并且由于舞台空间和演出时呈现视角的限制,更加不能反映现实了。那如果是传记和小说来比较呢?作者给出了两者的分析,小说视角灵活,可以是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是第三人称叙述,还可以采用上帝视角;叙述文本的时间自由,可以回溯旧时光也可以预知新未来。传记只能站在传记作者和大众都能看到的视角,去写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经历,并且为了考虑大众的观点而生成误解。在这里作者举了个战场上士兵不往前冲的例子,在传记作者的视角来看他就是逃兵,要被批判,而在小说家看来这位士兵有可能在选择最佳时机或者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前进了,作者认为传记并不能给观众呈现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因此他得出了“小说的兴起,才使得我们有可能真正地去书写历史。”[2]作者是想表述传记与小说相比缺少了一种“人情味”,传记是生硬地将刻板的事实提供给读者,而不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缺少人本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是高度热爱和赞赏的。但对于作者在小说和传记的比较中,说到小说比起传记更加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这个观点是令人费解的,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边,传记应该是所有文学体式中最具有可信度的,尽管在当时当地,为历史上一些伟大的英雄人物著书立传需要掩盖一些不足之处,但在英雄人物逝世后,后人也能够对他们的缺陷进行补充,再结合考证,应该可以较为真切、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物。但在作者看来,历史的真实书写依赖于集体经验的书写,而集体经验的书写依赖于个人经验的书写,小说才是最佳的书写个人经验的文体。[2]虽说传记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在史学真实和文学真实寻找契合点的一种努力,在艺术性和功能性多种要求下,传记的真实尤为复杂。[3]它不等同于历史,它可以借用文学的魅力塑造出一个高于现实的英雄人物,进而带给当时读者一种启迪和激励,甚至为了凸显人物的高大或卑鄙,弱化、忽视一些真实发生的故事。如果要按曹文轩的说法,从小说选材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确是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作家的个人经验,但既然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式,同传记一样就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进作者的主观色彩,为了体现作者主张或顺应(逆反)当时社会环境而产生文学性加工。虽然第六章作者也提到了小说最忌判断,小说家应站在中立的角度进行写作,但无法杜绝的是以我手写我心的惯例,正因为小说家想要抒发什么,所以才提笔写下,字里行间中总是会渗入作者的某些倾向,如果作家能真正做到站在中立的角度来写小说,只呈现故事不掺杂任何观念的灌输,那么作者的说法也是成立的。

三.经验的重要性

既然小说具有这么多其他文体所不能企及的优点,那么我们该怎么来写小说呢?作者谈到了写小说的最重要一点——个人经验的积累,换个说法就是需要小说作家的阅历。诗人写诗需要的是一种抽象的素材,他只需要知道他对某个意象某个场景的感受,然后引导读者进入他的世界里就算成功。小说家写小说却是需要一种具象的素材,详细地描述他的所见所闻,却不提供自己的意见而是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具象的素材就依靠于小说家的个人积累,大部分成功的小说家都有很多的人生阅历,因此他们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个人经验创造角色、创造场景,虽是虚构但却注入了作者真实的经历,所以读者读起来不会有虚假的感受,而是产生共鸣,这正体现了个人经历的重要性,能够让小说“虚而不假”。曹文轩在论述这点时说到:“小说写个人经验的意义也就正在于此:它使我们看到了丰富无极的世界,我们在既相似又不同的景观与感觉中获得了这种可以增加自身生命重量的丰富性。”[2]因此,经历丰富的小说家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加精彩、细致的小说,他依靠的是多年来在社会上观察到的现象,由此抒发出自己所坚持或想要抗争的一种表达,这其实也说明了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小说家的自传体小说,“自传体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它被允许成立的前提是它们不再是以自传的名目而是指以小说的名目来确立自己的文体性质。”[2]小说家会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加以处理变为小说中某个人物的特性,甚至是小说家写作风格的特点,这些小说就带有了小说家的自传性质。小说家与其他作家一样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如《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著名小说家契诃夫所写,他总是善于从小人物入手,细微精致地描写小人物的特点从而体现整个大环境下的社会情况。这就属于契诃夫小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可能是与他自身的经历相关,也可能是他更善于从细节入手。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固定的(即是在他身上发生过的事件),如果把小说家的一个经历反复地进行运用,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但如果能将经历提取为经验,应用在小说中的主人公或是不起眼的配角身上,如此一来这个小说家的所有作品中都会有某一个相似之处,保留住这个小说家所独有的特色,那么反而不会累赘,而是成为这个小说家的标志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一眼就看出这是他的作品,当然这也印证了小说是小说家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个观点。就像台湾作家林奕含写作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她说过自己这一生的写作只能写她人生中经历的黑暗事件,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些经历对她的影响,甚至这些影响不只体现在作品上,还会伴随一生。

因此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需要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个阅历可能会让小说家一生受益,也可能如梦魇一般跟随终身,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经历帮助了他们成为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小说门》这本书它可能比起专业的学术论著而言更像是作者通过引据论点解释证明自己观点的文论,因为这本书毕竟是作者在大学讲堂中讲课整理总结出来的讲稿集合,当中带有了很多作者主观性的言论,但同时这样的文本就更加能让读者理解到小说,通过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贴合实际的举例、对照著名小说家(鲁迅、沈从文、萧红、米兰·昆德拉等)的风格来分析归纳了小说之学,既可以引导大众很快跨入小说门槛里,也可以指导作家如何写好一篇小说。

参考分析

[1]刘晓南.作为学者的曹文轩.[J].创作评谭,2017(01).

[2]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3]于振涛王艳颖.西方传记文史冲突与融合的突出表现——对传记的真实性、艺术性、功能性的考察.[J].绥化学院学报,2015(9).

猜你喜欢
曹文轩小说家传记
两袖清风
沃尔特·司各特诞辰250周年:他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传记书坊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读失败者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