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徐市中心小学 顾嘉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小古文教学活动,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既没有像标准语文课程一样有统一的教材,也缺少相应的教学纲领,多半情况下是各自为政。为此,小古文的教学活动开展也曾一度步履维艰,不过,正所谓“路困弥坚”,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去探索一条新型的小古文教学活动道路——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握选择优势、制度优势、实用优势,研究出多重优势的手段就成了小古文教学建设的根基。
小古文教学之初,我们必须将这种枯燥的文字类内容展现给孩子,这一时期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吸引学生们来到这个自由的天地。所以在选取活动中自由阅读与研讨的范本时,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要以叙事类文章为主,展现出人的个性、品质为优,要在文章中展现出文化上的自信与感动。而在叙事层面,要求有着对整件事来龙去脉的把握,有顺序,最好可以直接拉出一条完整的故事链,以此来更好地了解小古文的内容梗概。
如小古文《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篇文章就有着较强的叙事顺序,以郑国人为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借此线索把问题拎出来,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这一类人在文化内涵上的不足之处。
其实,他们的思考还远不止这些,我再次收纳了几个有趣的问题:1.这个人是不是就是大人们常说的“死读书”?2.前几天,老师讲的“实事求是”和这篇文章有关系吗?3.我们以后要怎么去处理好学习的事情?……
诚然,他们从这篇优秀选材的小古文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学习方法及组织活动的准则,甚至与当下的实际结合,摆脱了这个郑国人的桎梏,向未来奔去。
小古文的课堂,必然不会像课堂正式的阅读教学那样严肃,好处在于学生和老师都不必拘束,平等自由,共同研究进步。但是反过来说,教师了解学生的水平之后,自然会发现孩子存在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整体偏低的问题,即是由于水平参差不齐或是过低,面对他们的积极探索,教师是否应该像过去的学堂一样,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们会读,彰显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呢?答案是否定的。
古代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它在当时的优势,可是时代会变化,我们更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逼着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八股取士准则——这与我们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只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展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够让学生们乐意沉浸在小古文教学的氛围中。当然,收束合一,不能过分拓展,让它成为主要线索,顺藤摸瓜,以巧思留住学生。
如在一次教学活动的自读环节,出现了一个词语“八百里”,造成了学生们的理解困难,他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理解。
这时,我走到了他们身边,故意假装神秘地说:“这八百里啊,其实就是指八百里路啊,对不对?”
学生们信以为真,自顾自开始解释,但是看着我比较奇怪的微笑,再结合文章一思考,都发现不对了。
“后面有个‘炙’字,是烤肉的意思!”
“对,对,照这个解释,不就成了八百里都是烤肉摊子了。”
“变成了庙会了。”
“辛弃疾怎么可能这么一本正经地写庙会呢?”
在学生们讨论正酣之际,再通过典故引导他们知道了八百里曾是一头皇上的大牛,最后引出“八百里”意义,培养其对古文的情感,为其以后阅读其他文言文打下基础。小古文教学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对中国文化产生一种再认识,然而一切的再认识都是困难的、乏味的,如何把这困难的、乏味的内容展现出新的意义,就在于老师采取丰富化、内涵化、趣味化方法,我把它定义为“巧思”。要通过自己的旁征博引,再现出历史框架感,并以此为契机,将小古文的烙印打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小古文教学就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激情,化巧思为其精神之钙。
在以往的活动交流中,往往会有老师这样反映说:“小古文教学办得太累啦,学生什么也不懂,一节课虽然只要40分钟,但都是我在讲,口干舌燥的,他们还是什么都没听懂,没劲死了。”
这就是我下面所要讲的一大误区——小古文太难了,老师一个人讲讲就可以了。
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文体,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差异,但并非悬殊,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一两处提醒后,自主阅读较长的小古文,因为中华文化始终没有中断,我们的文明自古至今都有一种延续性。当你在探索它们时,尘封的记忆就会逐渐在脑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小古文教学活动也应该这样组织。
我一向强调,它的开展不能像是其他学科那样,需要系统地学习。小古文教学更多的是类似于沙龙一样的共同学习。总结下来,具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1.创设课堂目标(确定主题)。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3.教师就重要的内容进行点拨(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是包藏巧思的最重要部分)。4.总结内容(前半部分由学生自主进行)。5.读读练练,自己在纸上试着写写(这是最核心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内容)。
小古文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回忆,类似于记忆的再造。它无法像教学学科那样只通过单一的教师教授来完成,需要在此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文本训练,以多样的形式,让他们体验这种语言形式的应用。
除此之外,小古文教学文化还可以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场馆建设结合,营造出优良的氛围。可以说,小古文教学的建设,要求我们抓住根本上的文本选择优势,抓住方式上的固有优势,抓住一种实践上的实用效果优势,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就会在未来的舞台上拥有更多展示自己文化魅力、传统力量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