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徐素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如果从关注口语交际的实用性与育人作用来看,“交际”是核心,是语文教学听说取向的重要转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苏教版每个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呈现,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可惜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多学生还是“金口难开”,害怕与同伴交流,心里有话说不出,交流时缺乏条理,口齿不清。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又有了新的认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展口语交际课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活动方案,找出典型例子。学生要根据主题要求,准备好发言提纲,做好材料的搜集。多方准备的课堂才丰盈,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学习兴趣,就要从课堂的导入入手。情境的创设会开启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如“影视剧评说”这一课教学中,教师抛出了近期热播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电影,很多学生看过,因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话可说,相互之间不断补充不足,观点得到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愿意开口说,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身边的素材,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牵着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如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些源于生活的问题:坐公交没带公交卡怎么办?小狗找不到了,需要人帮助寻找怎么办?学习用品没有带,需要向身边同学借用时怎么办?当你遇到困难,有想过请人帮忙吗?如果你需要请人帮助,那你该怎么说呢?生活中此类的事情太多了,在实际中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发言后,教师需要补充说明:还要注意用词、说话的腔调、态度、表情等。在课堂上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甚至可以引申开来,如:有人溺水了我们帮不帮,救不救呢?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好的只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能强出头,最好求助大人。这样,教师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和调整,也就“变通”了题材,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模仿性特别强。教师在他们眼里是直接的模仿对象,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规范、准确,那就给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了。反之,如果我们自身言语使用不规范,那么学生们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锤炼课堂语言,从容、流畅、精练、准确,这样的课堂用语必将影响到学生,给他们的语言提升带来潜在动力,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口头表达的规范。
在学习口语交际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有效的点评,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夸张地说:一句好的赞语能使他不吃不喝过上两个月。因此,教师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后进生的课堂表现,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因为这一类学生害怕因说话不当而当众出丑,被人笑话。教师要给予及时、充满鼓励的评价,在今后的课堂中期待他们有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口语交际“同学生日是否要送礼”这一课的教学中,对于“送”或者“不送”这样的敏感点,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说出理由,帮他们理清思维的条理性。在众多学生发言后,我让几名后进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虽然他们之前已经有人提出看法,认为不送更好,但他们仍然在乎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害怕别人说他们不在乎同学之间的友谊,怕别人说他们小气。我则在他们发言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理性分析:不送,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祝福,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小学生来说更理性。我告诉学生们: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友谊的深浅不以送不送礼物和礼物的多少、价值为标准。在我评价后,明显看到了他们脸上溢满了笑容,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去思考。因为交际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交际”中培养与形成的。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于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思考,能有效地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