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马 艳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与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等教学要求相契合。各种政策的扶持,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式越发成熟,教师也在积极克服教学困难,坚持迎合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展开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丰富学生文化底蕴、语言素养等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事半功倍。
家长应当配合与重视学生对国学经典朗读的成效,教师可布置亲子同诵国学经典的作业,增加学生朗读兴趣,同时加强家长的监督与指导,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学生学习基础存在个体差异,对原文理解不够透彻,诵读熟练程度还需进一步练习。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创作背景与惜别的情感,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组织亲子同诵国学经典等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通过多诵读、翻阅资料等,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以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大部分的国学经典不仅需要学生对原文有直观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同时还需要进行背诵。对此,加强学生诵读方式的引导,使其熟读成诵尤为关键。如教师在讲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为了使学生主动反复阅读,需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减少其疲惫感。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发挥,将国学经典以歌曲、饶舌等形式进行表演,通过节奏的带动,学生既可达成多读的目标,同时也易达成背诵的效果。或是让学生以绘画、旁白的形式进行演示,增强学生记忆力,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确保教学效果。
经历过小学中低学段的诵读方式与诵读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降低,诵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逐渐提升。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应当注重学生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学经典的背景与意义,提高其文学积累,同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其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养成诵读与学习国学经典的习惯。如教师在讲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时,为了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可借助多媒体将文字用视频、图片或漫画的形式进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其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每个字的具体意思,让学生讲解自己理解的意思,其他同学给予点评和补充,以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总结结论。最后让学生仿写文章,可以采用古诗的形式或白话文的形式,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以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氛围等让学生将国学经典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营造情景,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集中注意力进行诵读,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图片、实物与动画等感知材料,可让学生在“看”中积累丰富的想象素材,从而提高语言文字感悟能力。音乐与故事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想人物情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文章朗读应当富有创造性与理解性、情感性,以有效融入情感升华文章。例如教师在讲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借助安史之乱的有关视频、漫画、图片等,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让其说一说自己对安史之乱的了解以及对杜甫诗歌形式的评价。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与学习文章,同时让学生想象杜甫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后,可以返乡的惊喜欲狂与手舞足蹈的表现以及作者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情境。学生大致记住原文意思后,鼓励其表述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使其更加透彻地了解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首先,学校可开设语文晨读、诵读广播专栏等,每天课后播放国学经典,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写作、阅读、背诵的兴趣。或是让学生课后分享课外国学经典资料,以提高班级整体国学文化氛围。借助图书馆辅助教学课堂,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学经典资料。
其次,成立国学经典诵读社团,举办诵读讲座与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真正激发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语言素养。
最后,加大宣传活动,上课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国学经典,带领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晚会、校庆等,激发学生的表演与成功欲望,让学生更进一步珍惜课堂国学经典的教学与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国学经典诵读能力的培养复杂且烦琐,不仅需要教师坚持督促与鼓励,更需要营造情景与读写的相互渗透,同时,理解、感悟与阅读等综合能力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带动,对此,灵活实施教学方法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