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审核评估视角下艺术类高校特色指标研究

2018-11-28 11:13花蕾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摘 要:在教育部全面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大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在审核评估体系下,往往表现不突出。但在一定程度上,当前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客观评价艺术类院校的发展和运作状况。针对艺术类高校发展,在通用指标体系框架寻求契合的同时,应当兼顾艺术类高校的发展特点,构建具有专业教育特色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审核评估 艺术类院校 特色指标

近年来,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艺术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培养艺术人才是当前艺术类院校本科教学的首要目标。而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高校开展自我评估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艺术学科独特的学科属性与特质使得教学审核评估需要从艺术创作、艺术研究与艺术教育三位一体进行分类评估与指导,才能体现评估指标体系的学科特色。《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中指出:“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1”如何将综合类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与艺术类院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并体现艺术类院校的特色指标是艺术类院校进行审核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艺术类院校办学的特殊性

与综合类高校不同,艺术类院校从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特色几个方面有个性化的特色。

1、办学定位与目标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艺术类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逐步的提升与深化。艺术类院校坚持“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的办学宗旨,适应国家文化艺术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主推文化“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佳作,汇聚更多文艺力量。

2、师资队伍特色

根据专业艺术院校的特点,艺术类高校师资队伍具有双师型化和行业化特征,并且外聘教师数量较大。“实践型、操作型”教师是艺术类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特征。在部分艺术类专业中,探索“专兼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法,使本科生能够学习吸收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这一新型师资队伍引进始终将本科教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外聘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紧密结合,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聘任工作,规定外聘教师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以本科教学为核心,因材施教,完成教学任务。

3、培养过程特色

围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目标,艺术类院校通过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进行革新。“小班化”、“剧目制”、“一对一”、“多对一”等教学方法是艺术类院校的特有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实践教学”始终是艺术类高校教学的主体部分,各专业围绕一个艺术作品进行“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的合作,各专业、各院系打破壁垒进行联合人才培养,改善传统行课模式是当前艺术类高校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主要

方式。

二、艺术类院校在当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审核评估的指标既包括了本科教学“软”的方面,也包括了“硬”的方面,“软”的方面指的是人才培养的内涵,“硬”的方面侧重于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2。而在审核评估过程中,缺乏遵循艺术类高校的学科规律,其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教学成果量化和师资队伍评价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更具有个性化引导评价方式

艺术类院校相比于综合类大学,虽然在教育门类上有所相似,但教学方法和教学导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艺术类院校往往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加细致,对学生的发展更注重专业化的塑造。综合类大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艺术类院校普遍采取小班制教学,以求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人才专业能力塑造。综合类大学,多数采取大班集体教学的方式。相比之下,艺术类院校对倾向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引导个性发展。而两者差异在统一的,且以通用高等教育理念的评价体系中,艺术类院校的导向和培养方法经常被诟病。但笔者认为,由于艺术类学科的专业性和技能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和教学效果应该作为评价体系所考量的因素才能引导艺术类院校培养出更具有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艺术从业人员的多样化

需求。

2、教学成果多元量化评价

当前的教学成果的評价中,多对于科研成果有所倾斜。而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成果一般分为三个方向:第一,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表现为学术论文的发表。这一方向和综合类大学的教学成果类似。第二,创作成果。其教学成果表现艺术作品的创作等。第三,教育成果。其教学成果多表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以及学生毕业后所形成的社会价值以及行业贡献。

因此,由于其对学生培养导向的不同,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成果也应是多元的。与综合类大学拉齐,单一倾向于科研成果对教学成果进行量化和评估是片面的。多元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设置,以及可归一化的量化衡量方式,是当前的评价指标的重要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3、师资队伍评价指标

当前对于艺术类师资队伍的评价,多限于正式教职员工的资历和职称构成。但艺术类院校由于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与业界的连接,因此普遍存在大量聘请兼职教师的现象。这一现象相对于综合类院校,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专职教师普遍专注于科研和教学,兼职教师一般聘请业界著名的从业人员。兼职教师相比于专职教师具有较好的行业动态把握和行业资源。

因此,对于师资队伍的评价,应该向更多元和丰富的方向发展,综合衡量所有贡献于教学成果的人员,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三、针对于艺术类院校的特色指标建议

1、实习实训场所指标

艺术类高校本科教学是“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从基础的元素课程训练,到部分合成课程训练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这一教学体系的完成对艺术类院校实习实训场所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艺术类院校校外实践基地需要更加规范化、有效化,也是校内实习实训场所需要使用更加高效合理。在艺术类高校教学体系中,实习实训场所是学生直面业界的桥梁,学生接触最先进的业界仪器设备、实现学习和就业无缝连接的重要手段。因此,各个艺术类高校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应当合理凸现实习实训场所的指标特色,这是其他综合类大学所不具备的。

2、平台型育人

“平台型育人”,即基于 “平台型大学” 建设的总体理念,既建设好校内统一的艺术人才培养大平台,又积极拓展有利于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与国际平台。 “平台型大学”是艺术类高校的建设目标,这是由于艺术类高校的专业面窄决定的。在这一建设目标中,目的是以平台思维,有效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教育、艺术与行业企业、社会之间的有序衔接,推动高校向更高发展层次迈进。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获取更多社会资源, 包括国内和国际资源,真正做到 “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平台,校外各种主体也可以充分运用资源,充分体现学校 “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艺术类高校因其体制较小,机动性更强,专业性更高,如若更加注重构筑艺术人才培养的多元平台,不断提升艺术人才培养的境界与胸怀,完善艺术人才培养的更加开放机制3,在审核评估中无疑是一大亮点。

3、贯通式教学

“贯通式培养”,即人才选拔端培养端出口端的有效贯通、艺术人才培养链与艺术生产链的有效贯通、艺术人才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养要求的有效贯通。 坚持“精英化育人”理念,不追求做大規模、盲目扩张,而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对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上,立足系统性,形成艺术生产与艺术人才培养融合互动的完整链条。

综上所述,艺术类院校在审核评估中,通过融合“五位一体”模式,抓取艺术类高校的学科特色,强调艺术类高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提升艺术类高校发展内涵,彰显艺术类高校本科教学的发展特色,着重体现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创立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

(Endnotes)

1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

2 李志毅,朱泓,刘志军.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育,2012(10) : 5-7.

3 李娟. 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认识和应对[J].中国大学教育,2016(2)126-127

作者简介: 花蕾(1990—),女,汉,河南省信阳市,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