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研究:社会的伤疤,能否用旅行涤荡

2018-11-28 11:13李梦迪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李梦迪

摘 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强调死亡、灾难、暴力与悲伤的黑色旅游,在国外慢慢成为旅游一种新特色。但对于黑色旅游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对国内现状发展问题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中国黑色旅游的合理发展模式建议,尽可能充分发挥黑色旅游的价值。

关键词:黑色旅游 旅游动机 旅游教育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所说:“社会是一个有机体”①,生物有机体与社会进行类比,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同样会成长发育,从初具有同质性的相似部分,脱离未分化的状态,成长为各部分不同的状态。

笔者在此人文基础上,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查找翻阅书籍,名家观点拓宽视野,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解读和剖析黑色旅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旅游者从行黑色旅游的动机、黑色旅游的特性及黑色旅游的发展意义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填补国内对黑色旅游研究尚存不足的方面

“黑色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未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部分属于黑色旅游研究领域下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的旅游开发中已得到利用和良好发展。内涵上讲黑色旅游及其具体形式在我国已存在,但是国内学者尚未从宏观上对其加以总结,只是作为旅游分支囊括在人文旅游这个总体的框架结构下进行分析研究。②

本文将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读,从历史、人文、宗教等原因进行中外分析比较,为中国的黑色旅游发展进行补充式研究。

2.概念和界定

2.1 国内视角下的黑色旅游

在我国以往的旅游研究和旅游实践中也有“黑色旅游”的说法, 具体如下: 在学术研究方面, 田禾、陈贤昌③认为与封建迷信有关的活动就是黑色旅游;在具体的旅游实践方面。

2.1 西方视角下的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作为一种与死亡主题密切相关的旅游类型,尽管概念出现较晚,但相关现象却早已存在。

1996年,Lennon J and Foley M率先提出“黑色旅游”是“由死亡, 灾难和暴行等组成的相关旅游产品为主引起的旅游者的基本空间移动”。Stone P.R又提出“黑色旅游”内涵是指“旅游者到以真实的呈现或再现与死亡, 痛苦或看起来恐怖的场景为主题的遗址, 吸引物和展览场所进行的旅游或访问活动。”黑色旅游内涵十分复杂且丰富,现在尚未拥有统一的内涵界定。

总结可言,黑色旅游是以战争,死亡,灾难等悲剧性事件为主题吸引物设计旅游产品,以此激发旅游者探求另类旅游体验从而所引起的旅游者的空间位移活动。

3.发展黑色旅游资源的功能性分析

3.1经济功能

3.1.1 从经济发展模式角度

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形式,是低成本、低消耗的环保产业,以黑色旅游的方式能让人们从残忍和恶行中醒悟,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能为本地区创造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黑色旅游作为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迎合后危机时代发展的趋势。

3.1.2 从制度建构发展角度

黑色旅游具有“共生”的发展机制,以产业共生、区域共生、管理共生、利益共生、文化共生和环境共生为模式,以市场为共生界面,以共同经济为目标,各相关共生单元通力合作、互取长短,以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形成了高效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构建有关黑色旅游的制度和机制,可为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

3.2教育功能

黑色旅游的精髓在于历史文化教训,通过对黑色历史的挖掘,塑造出黑色文化品牌,“文化教人”是黑色旅游最本质的体现,黑色旅游通过悲剧的历史事件延展出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等内容,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接受历史的洗礼,对黑色旅游内容产生反思,最后,通过心理感知达到认同。

4.我国的黑色旅游发展模式建议

4.1 公益性黑色旅游模式开发

据前文总结,黑色旅游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要做好公益性的黑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是落实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新公共管理理论旨在通过发挥政府的协调整合作用,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架立沟通的桥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实现公益性黑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管理。

二是保证社会服务的公益性、非盈利性。政府应对其门票及相关进行价格干预和必要的财政补贴。

4.2 以信息为媒介搭建平台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智能旅游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黑色旅游因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复杂性、教育性等特点,更应该积极传播其内涵信息,进一步向旅游者传递,以实现沟通双方的线上平台。

需要包括旅游营销网络、旅游预警、旅游救援等系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黑色旅游信息数据库,可支持网站、旅游中间商等多种应用服务。一是展现黑色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特色;二是提供合理的黑色旅游线路,形成更广的区域旅游客流;三是营造良好的形象力,树立形象品牌,扩大影响力。

4.3 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要

针对各地区的黑色旅游资源特点和发展模式,结合新特色新影响,形成极富特色的黑色旅游资源。如以亚马孙森林与黑色旅游业联系的“黑绿旅游”,还可以对接未来休闲产业提升。在黑色旅游产业模式运作方式上,积极开发具有创意性的黑色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汤芳菲.奥斯维辛集中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6,(04):73-75.

[2] 李东瑾,刘丽华.黑色旅游的心理动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18+20.

[3] 胥桂凤,黄远水.国内外黑色旅游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9):58-61+85.

[4] H.斯賓塞《社会学原理》,1876年版。

[5] 晏兰萍,洪文文,方百寿. “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比较探讨[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03):109-112.

[6] 煤炭大省山西掀起“黑色旅游” [EB/OL].http://www.jmnews.

com.cn 2005-4-29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