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波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
2.巧妙创设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二、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快乐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
“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求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对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字可以是看作是形象材料、思维材料、情感材料等,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发现问题需要思考,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人生就是一個通过思考持续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曾经有一位教师说过:阅读教学必须读写结合。让习作渗透在每一节阅读教学中,让每一课的学习有所获,尤其是每一课的习作指导更不能少。我想:只要我们把习作当作识字、写字那样来教,把习作渗透到每一节阅读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四、教师评价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评价包括学生自己评,教师评,家长评。在课堂上,教师评价是常见的一种方法。评价用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鼓励中进步,并能查漏补缺,乐于接受。教师正确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给学生终身回味的留念。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方面,也是做人诚挚的一个方面。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巧用评价语。
表扬语要适度,不能满天飞。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的用一句话。例如:“你真了不起,有独特的想法。”“还不错,你进步真大。”“你声音真好听,像黄莺唱歌一样动听。”
2、评价可加上肢体语言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优劣时,可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许多教师没有提升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再加上没有多媒体设备,学生没有课外书读,没有家长辅导,课余生活贫乏,单调。所以,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教师有思想素质,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教育理念走近世界。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