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锋
摘 要:在我国小麦是较为重要的农作物,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麦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病虫害通常会使小麦产量受到影响。所以,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就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84
在我国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农作物种植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良好的小麦种植管理技术,能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带动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所以做好小麦的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有必要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1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 小麦的播种技术分析
精细化的小麦种植和管理能有效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性能和抗病性能,同时还能促进小麦成长,保证小麦能结出大麦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因为播种数量的不断减少,小麦种植成本也得到了节约。采取精细少量的播种方式,需要保證播种土壤的肥沃力,确保种植的地势平坦。在小麦种植地,需要具备充沛的光照条件,还需要充足的雨水量,这对小麦的成长和产量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土地平整,其土壤中应该含有较高的氮元素以及磷元素,有机质含量通常需要保证在1.6%以上。在进行小麦播种之前,对土地进行平整,确保土地规整,土壤细碎。在进行小麦的精少量播种的时候,能确保麦穗大且饱满。另外,在播种过程中应该对土壤积温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促使小麦形成分蘖高峰,减少播种数量,将数量控制在8kg左右。
1.2 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分析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应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按照孕穗增粒以及返青拔节等原则,在冬季来临之前促进麦苗生长。在入冬之后,还应该增加增蘖育苗的数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入冬之前做好分蘖巩固工作。另外,还需要采取施肥重促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生长效率,在抽穗成熟期间还能避免小麦出现早衰的现象。还应该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的调节,保证水分的供给度。同时还需要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加小麦产量。做好小麦的施肥问题,可以增加小麦的生长活力。在小麦的孕穗期间,可以分为2次进行碳酸二氢钾溶液的喷洒,将其浓度控制在0.3%左右,以此来促进有机物的合成,避免出现早衰以及青杆现象。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在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该将农业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结合起来。在人们的绿色无公害认知不断强化过程中,蔬菜以及小麦等的化学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的人们主要的关注焦点,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洒,避免农药残留使人体以及环境收到损害,应该保证小麦是绿色无公害粮食作物。
2.1 采取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采取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采用人工除草以及划锄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能有效减少田间杂草,并且促进土壤内部空气更加的自然流通,实现保墒增温的效果。在清除田间杂草的时候,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杂草清除,避面杂草的快速生长影响小麦的健康成长。可以在杂草还没有形成成熟籽粒的情况下将杂草拔出,同时在田外进行集中处理,进而有效控制杂草的进一步传播。另外,针对禾本科杂草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将其和棉花等非禾本科的农作物进行轮作,这样能使杂草危害有效的得到控制。
2.2 采取农业防治技术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
人们较为注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在夏季采用农业防治技术,需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并且定期除草,铲除上一季度的麦苗。在秋季进行播种的时候,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将沟边以及田间等的小麦清除,这样能有效避免病虫害源的传播。为了能为小麦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可以在选择播种的时候避开旱季播种,因为这一时节是病虫害高发期,需要避开9月中旬,才能使小麦患上纹枯病以及锈病的几率减小。
2.3 采取生物工程防治技术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采取生物工程防治技术,能将病虫彻底的杀灭。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抗药性,因为生物药剂的活性主要存在于天然的生态系统中,这样并不会发生交叉性抗药性。还应该采用农药技术和昆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利用昆虫性激素药剂来对昆虫的正常交配进行阻止,避免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虫卵。这种生物工程防治技术也不会产生抗药性,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采取化学防治小麦病虫害,主要是采用浓度为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40g/600m2的剂量,将其与水稀释之后在小麦种植田间均匀喷洒,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范俊涛.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29):63.
[2]林学华,林海东.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7(11):54.
[3]胡保德.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