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观分析了栗山天牛发生及危害,提出了防治栗山天牛的对策,对预防该虫的发生及蔓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栗山天牛;识别;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43
栗山天牛主要危害辽东栎、蒙古栎、麻栎等,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钻蛀为害,轻者导致木材降等,重者造成树木死亡,是辽宁省危险性害虫之一。
1 识别
成虫:雌成虫体长40~54mm,宽10~15mm,雄成虫体长38~52mm,宽10~14mm。体黑褐色,被有棕色短绒毛。触角鞭状黑色。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有11~13条不规则横向皱纹,鞘翅两侧平行。卵:卵短部具疣状凸起。幼虫:头部横阔,2/3缩人前胸。前胸背板前区具有2个黄褐色横斑。蛹:乳白色,触角发条状垂于蛹体腹面两侧,在末端卷曲。
2 分布及分类地位
分布: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东部、华北、华东、华中、陕西、四川、云南。分类地位:鞘翅目天牛科山天牛属。
3 发生及危害
该虫经过3a发育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蛀道内越冬,在第4年6月中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成虫,成虫有聚集性和趋光性,卵产在树皮缝中,8月取食危害。次年春幼虫蛀人木质部,一般在树干4m以下部位和大侧枝干内蛀食坑道为害。林龄越大,树径越粗、坡位越高、栎树占比例越大,林分栗山天牛危害越重。被害树干千疮百孔,极易造成风折或整株枯死,严重危害林分大片枯死。
4 虫情调查
4.1 踏查
对二十五年生以上柞树林分全面踏查。在被害严重的林内先进行踏查,在踏查的过程中留意枯死木、风折木,认真查看树干4m以下部位有没有天牛羽化孔、地面或树干有无虫粪和蛀屑。
4.2 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做标准地调查。调查的标准地总面积不少于林地总面积的1/100,林地面积小于2hm2的设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少于0.2hm2。按对角线或五点式法选择不少于20株样树,计算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判断林分被害程度。
5 防治方法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虫情监测,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生物、物理、药剂等防治措施,逐步降低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实现有虫不成灾。对危害较轻的条、块状林分,采取卫生伐。对中、重度受害的近熟、成过熟林采取皆伐改造。坡度大的林分一次皆伐面积不要太大。
在成虫出现期间可以采用人工捉虫的方法进行防治,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捕捉的最佳时间为16:00—次日10:00。在郁闭度大的林分释放人工繁育的管氏肿腿蜂。每667m2释放1~2万只。加强检疫,未经检疫和除虫处理的发生区禁止外运。利用天敌防治栗山天牛,成本低而且环保比如利用捕食栗山天牛的生物天敌,啄木鸟、山鸡等。1hm2悬挂2个木段人工鸟巢。加强监测和普查,应重点监测与天牛发生区毗邻地区;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加强虫情监测,准确掌握种群发生动态;以治理为主,从发生区外围开始,逐步向内压缩发生面积,做到治理一片,控制一片,巩固一片;对重度危害的衰弱木、濒死木及成过熟林以更新改造为主,加强虫害木管理及除害处理。对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较低的中幼龄林以药剂防治为主,同时辅以人工、物理等其它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6 防治效果检查
防治效果可用有虫株率减退率、虫口减退率、成灾率3个指标表示。
检查天牛成虫当年在树干上新产卵刻槽数、幼虫排粪孔数。
6.1 检查方法
在未进行防治的天牛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相似的林分设立对照区,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林分设立标准地。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0株样株,四旁绿化及防護林带每隔100~300株各选1株,检查是否有天牛产卵刻槽和幼虫排出的新鲜木丝。
6.2 检查时间
药剂防治效果调查在防治后3~10d进行,其它防治在效果出现后进行。
作者简介:姚琪(1984-),女,辽宁省本溪市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