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10月11日,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在军事博物馆举行,两名军委副主席和四名军委委员悉数到场一同参观。
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是当前国内武器装备军民融合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示范性的一项国家级展览。本届展览聚焦“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和“自主可控”领域,着力打造军民融合“国家品牌”,引领推动战略基础性领域自主可控建设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在现场,展览通过VR/AR、3D模型、实物及人机交互演示等形式,集中展示近年来战略基础性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展区主要设综合区、先进材料区、先进制造区、新能源区、自主可控区、信息发布区和中大型实装区,共展出302家单位1349项展品。
参展单位中民营企业占比达60%,首次参展的约占60%,约90%的参展技术产品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据介绍,首次参展的高性能陶瓷纤维、粉床电子束3D打印设备、超级电容器及储能系统、系列化氢空燃料电池等创新产品和技术,展现了我国在基础性领域近年来取得的突破进展。
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一致政策取向,美国依靠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拉动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涌现,始终保持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至两代的领先地位。利用民用高技术开发军品及扩大采用民品,每年可节省大约3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而且还可精减20%以上的采办人员,同时可以利用国防经济和军用技术带动和促进民用经济技术发展。军事巨人俄罗斯一度继承苏联“军民分离”的国防经济管理体制,但普京上任后对军事工业实行全面改革,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由此可见,当前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一致政策取向。
尽管我国近些年加大力度推进军民融合,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们仍然存在不小差距: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30000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000多家进入军工行业;我国主要领域的军民融合度仅在30%上下,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我们的国防科研成果转化率目前仅在1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40%。至今,我国尚有多达3万项国防知识产权束之高阁。
最新消息显示,近日一批民企技术人员组成两支创新团队,对接火箭军武器装备关键技术需求展开攻关。一起接过“火箭军科技专家”聘书的民企科技专家一共13名,军报报道中指出,民企科技专家进入“智库”已成为火箭军拓展军民融合深度广度的新举措。对于这些民营企业科技专家,火箭军给予他们与“国家队”同等的科研待遇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