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心
“○○后”的于沐之出生在一个北漂之家。12岁时,她考上北京一所初中。学校对学习抓得很紧,这对于数学成绩很糟的于沐之,简直就是跌进了地狱。
有一次她明明写了作业,但忘了带到学校,老师一口咬定她撒谎,罚她在教室门外做了200个起蹲。看着同学嘲笑的眼光,她拼命忍住眼泪,不予辩解。
老师的重压,分数的威逼,父母的不理解,令处在青春期的于沐之绝望了。她将这些写进一篇日记里,而因为这篇日记,妈妈李虹被叫到学校,挨了班主任一顿训。李虹恨铁不成钢地对女儿说:“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用心学习呢?”本来以为会激励一下于沐之,哪知她听后却爆发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我什么都不如人,活着没意思,我去死好了!”于沐之冲到半封闭的阳台上,直接爬了上去。这是26楼啊,李虹吓得魂不附体,冲上去,紧紧地抱着女儿的腿,将她拉了下来:“孩子……”于沐之抱着妈妈大哭!
经历过这场惊吓,妈妈李虹痛定思痛:必须要尽快改变这种境况,否则会毁了女儿!
为什么非得考名校呢?她只要女儿健康地活着。李虹在心里呐喊:“我的孩子不是废物!”她要按于沐之的兴趣,去发掘她潜藏的天赋,让她获得自信。
妈妈和沐之进行了一次坦诚相见的谈话,最后,母女俩达成了一致,大家一起努力。悬疑小说是于沐之平时的最爱,妈妈开始鼓励她写短篇小说。
于沐之有了信心,她下课时间写,晚上作业完成后,还要再写上一段,保持每周1篇的频率。有时饭桌上,李虹会跟她讨论故事的闪光点。渐渐地,于沐之变了,她在日记的扉页抄下一句话鼓励自己:与其抱怨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于沐之每次都是手写稿,妈妈帮她寄到杂志社。可惜一篇篇寄出去,均杳无回音。沐之却安慰李虹说:“妈妈,就是不能刊登出来,它也能锻炼我的写作能力。”
课余时间,于沐之又开始做插画,寄到出版社,结果还是杳无音讯。尽管这些都不成功,但令李虹欣慰的是,女儿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和探索进取的心,反而过得很快乐。
思想压力小了,于沐之反而能够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了,一次期中考试,她居然前进了10名,她又叫又跳:“妈妈,我进步了,不再是学渣了!”苦心人,天不负。于沐之参加中考,顺利考入北京二十五中国际部。
这天,李虹跟女儿说:“现在运营微信公众号挺火的,你爱写文章,还能画插图,要不要试试?”于沐之十分感兴趣,她关注了数百个公众号,每天翻看、阅读,并总结了有关写作“爆文”的10条经验。
终于,于沐之以“木汁”为笔名的第一篇爆文《原来我妈什么都知道》诞生了。她在这篇文章里写道:“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于是所有的苦自己扛,流下的眼泪自己往肚子里咽,心酸和难受也不打算与别人分享。就算是最亲最亲的家人,我们也不愿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可是,不管你多大,经历过多少,你还是家人眼里那个因为考低了而不敢回家的小孩子啊。他们不怕为你担心,也不怕陪你解决问题,只要你肯回头看看,他们就一直等在那里。我妈究竟知道什么?其实她什么都知道……”
于沐之写的是发生在自己或妈妈身上的事,点击量瞬间就变成了“10万 +”,一夜间“粉丝”由400变成了3万多,很多同学、朋友在微信给沐之发来消息说:“在朋友圈看到你的文章了,你火了!你是我们班上的名人了。”
因为公众号要追热点,于沐之更加忙碌了,凌晨两三点睡觉是常态。见她如此辛苦,妈妈主动承担起校对的任务。很多公众号需要有1万粉丝才能接广告,沐之很幸运,只有几千个粉丝的时候,就接了第一单广告。后来爆文一再出现,广告费也水涨船高,每月的广告收入从几千元一直升到10万元,而这仅用了1年时间。在存到第一个10万元时,她在朋友圈发了个图。出版社找上门来,要给她出书,沐之对妈妈说:“等我的书出来后,我一定要给那些看不起我的人一人发一本,向他们证明我不会啃老,我比所有人都厉害!”
于沐之的公众号火了,爸爸也赞叹不已,家里渐渐没了争吵,夫妻、父女关系都和谐了。而妈妈也跟着沐之做起了兼职,帮她转发公号文、搜集写作资料、选标题等。于沐之给妈妈发工资,一个月有几千元。
2018年1月,于沐之彻底成了“网红才女”。现在,于沐之每天都生龙活虎地在学习和写作中穿行着,公众号广告收入加上出书版税,让她的收入进账直逼7位数。
有人问妈妈李虹:“你女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笑着说:“不管你的孩子在别人眼中是学渣还是废物,作为家长,你都不可以轻言放弃,要发现他们自身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出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