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2名处于适婚年龄的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77.9%的受访单身青年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余鹏从事大数据工作,曾使用过一款大数据交友App。“它能给我提供可约会对象,相处融洽的可能性更大。”在余鹏看来,大数据匹配婚恋对象就像常说的“门当户对”,只是以往主要看两家的家庭条件,大数据则加入了很多其他参数。
北京某央企员工张然曾多次给朋友介绍婚恋对象。“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对象。”他认为,大数据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结合双方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加上星座、性格等因素,可以客观地分析筛选出适合人选。”
调查显示,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对此持乐观态度的男性受访者(75.0%)多于女性受访者(65.8%)。77.9%的受访单身青年直言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某婚恋交友平台情感专家姚露表示,“男士通过线上平台迅速筛选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女士后,会第一时间去联系。而女士相对更谨慎,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
56.8%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能解决当下青年婚恋交友中对另一半诉求模糊的问题,53.3%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它能帮助没时间的人解决婚恋问题,49.8%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它能为单身青年提供更多交友渠道,42.4%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通过它找对象可不再受人际圈和地区的限制。
调查显示,80.0%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平台能提供高效便捷的婚恋交友通道。
姚露表示,大数据交友平台能通过对年龄、身高、学历、地域等很多细分项进行筛选和匹配,快速提供符合用户期待的对象。
在余鹏看来,大数据算法中有很多容易量化的因素,选出的两人合拍的概率确实会更大。但他认为,这个过程也会剔除掉一些因素,“比如气质,这些感性的东西无法量化。”
北京某机构投资经理谭晟宇并不看好大数据在婚恋交友领域的应用:“本来两人相恋是一个从认识到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而大数据婚恋交友是反过来,这不利于逐渐培养感情。”
大数据应用于青年婚恋交友领域,51.6%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能达到高效速配,43.9%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这为交友开辟了新方式,43.1%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利用算法筛选让相亲智能化,40.6%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有助于客观理性筛选伴侣。受访单身青年的担忧则包括:匹配效果有待观望(27.9%),所搜集的信息是否真实(26.5%),存在用户个人隐私泄露风险(17.9%)等。
余鹏认为,大数据运营平台应该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固守企业道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周庆山表示,婚恋交友平台的用户个人信息都比较敏感,作为网站,需要有技术规范,“有些数据在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推送,有用户不愿公开信息要做匿名化处理,但我们的规定还比较笼统。”
周庆山认为,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有一套自我审查机制,包括这些数据的安全控制、分类、分级、内部培训、技术管理标准等。“这套机制要合法合规合标准,而且还应该公示,让用户加以选择。而作为用户有权拒绝提供这些信息。这里需要在法治上做得更到位,如果平台缺少这样的规范,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关于大数据婚恋交友,调查中,58.7%的受访单身青年希望平台采集用户数据要提前告知,57.4%的受访单身青年希望规范并有效监督企业挖掘使用用户大数据的行为,51.5%的受访单身青年建议制定大数据交友平台运作准则,44.9%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用户自身应注重个人隐私安全,27.1%的受访单身青年建议不要过于迷信数据,要在现实生活中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