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特点分析

2018-11-28 09:43,,,,,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外周血

,,, ,,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二科,陕西 西安 71000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属于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群的一员,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且对所有人群均普遍易感,属于终生携带型病毒。有文献指出,我国超过8岁的人群中约90%其血清EBV均为阳性[1-2]。临床上最常见的初次EBV感染多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良性自限性,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是,若患者长期处于免疫抑制、潜伏感染或遗传缺陷的刺激下,EBV感染仍可出现淋巴瘤、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或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其临床预后较差。据相关研究显示,EBV可显著降低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若是感染者本身免疫机制存在缺陷,感染EBV后病情则更容易恶化,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3-4]。EBV可通过感染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机制出现紊乱,故不同感染宿主对EBV存在不一样的应答反应,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研究通过我院诊治的40例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儿童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40例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3~8岁,平均为(6.01±1.34)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3~9岁,平均为(6.25±1.40)岁。两组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研究组患儿符合《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5]中的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诊断标准:①颈部淋巴结肿大;②肝脾肿大;③发热;④咽部或扁桃体发炎;⑤眼睑部水肿。实验室诊断标准:①外周血清抗EBV衣壳抗原IgG抗体(Epstein-Barr virus-virocapsid antigen-IgG,EBV-VCA-IgG)滴度显著增加超过4倍;②外周血清抗EBV-核抗原-IgG阴性,抗EBV-VCA-IgG及抗EBV-病毒衣壳抗原阳性;③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超过5.0×109/L和(或)异性淋巴细胞分数超过0.10;④外周血清抗EBV-VCA-IgG阴性,然而EBV-VCA-IgG抗体阳性,同时表现为低亲和力抗体。同时符合上述临床症状诊断标准中的任意三项且实验室诊断标准中的第三项即可诊断为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对照组儿童均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急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1.3排除标准

①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免疫缺陷性疾病;②具有骨髓癌、淋巴癌等各种恶性肿瘤性疾病;③具有遗传性疾病、先天畸形或先天生理缺陷;④精神异常,具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者。

1.4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

抽取两组儿童早晨空腹静脉血2mL,采用乙二胺四乙酸行抗凝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计数,并通过CXP 2.0系统行图像分析。抽取两组儿童早晨空腹静脉血2mL,凝固后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 400r/min,离心半径为15cm,离心时间为10min,充分分离血清,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量两组儿童的IgA、IgG、IgM表达水平。本研究中所用的检测试剂盒均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儿童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两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儿童外周血血常规及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淋巴细胞、CD3+、CD8+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的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D4+和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比较结果

3讨论

3.1感染EBV患儿对外周血血常规及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其中尤以T淋巴细胞最为明显,而T淋巴细胞中以CD8+细胞的疯狂增加最为明显。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CD8+细胞的计数是正常健康儿的12倍,与相关文献[6-7]报道相一致。本研究同时发现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与CD8+淋巴细胞同样存在异常增加的现象。由此可见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机体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强烈的T淋巴细胞反应,造成其机体内产生大量的T淋巴细胞,引起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浓度升高。有研究指出,大部分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会发生T淋巴细胞扩增活化,而CD8+淋巴细胞约占80%,CD8+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溶解能力的细胞,通过识别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并将其溶解杀死,从而抑制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且由于此溶解过程分泌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将会造成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咽部或扁桃体发炎、眼睑部水肿等临床症状[8-9]。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CD8+淋巴细胞作用机制是其大量增殖后分泌出大量的TRAIL、CD95-CD95L、穿孔素、肿瘤坏死因子及颗粒酶等方式溶解消灭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因此CD+19的B淋巴细胞于急性感染期内会显著减少[10-11]。本研究发现,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于急性发作期其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及CD4+淋巴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与相关文献[12-13]相一致。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及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是否与患儿自身免疫系统、遗传、病毒、环境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3.2感染EBV患儿对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可见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机体内存在剧烈的免疫应激反应。据相关研究显示,EBV抗原长久隐藏于机体内是造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直接致病原因之一,由于EBV抗原可诱导机体分泌出特异性抗体,并结合呈EBV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EBV抗原可刺激免疫细胞的异常增殖,引发免疫瀑布连锁反应,造成更严重的自身免疫系统损伤问题[14-15]。但是,关于自身免疫系统受损的问题是否直接由感染EBV引起目前临床上尚未得到明确的认可,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CD8+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可能是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急剧增加的重要因素,且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急剧增加,因此通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诊断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外周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