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绘就苹果“革命”新蓝图

2018-11-28 07:12文/国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栖霞产业园革命

文/国 锋 王 强 言 芳 海 超 倩 倩

中国苹果看烟台,烟台苹果看栖霞。位于胶东半岛腹地,地处北纬37°苹果种植“黄金地带”的栖霞市,是烟台苹果优势主产区和核心区,近年来相继获得“中国苹果之都”、“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CCTV“十大魅力农产品”和“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年总产量达到22亿多公斤,并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项全国第一,被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苹果产区唯一的“全国果菜产业十大国际知名地标品牌”,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县域品牌榜首。

就在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栖霞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被确定为专供果,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各国元首的高度称赞。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工作期间谈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称赞“栖霞的苹果在全国享有盛名”,并强调“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多发展这样的附加值高、品质好的特色农产品。”可以说,如今苹果已经成为栖霞最大的富民产业和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栖霞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要求和“两片四园”的空间布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与农村绿色发展新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也绘就了苹果“革命”的新蓝图。

农产园“异军突起”引领栖霞苹果“二次革命”

20多台大型机械一天完成400余亩土地的施肥与起陇,200多名雇工在几天时间里栽植近7万棵苹果幼苗,这样的耕种速度,让以“单户生产”的方式管理了半辈子苹果园的蛇窝泊镇唐西村的老少爷们看得啧啧称奇。更称奇的还有,机器除草、飞机打药、配方施肥……

不只唐西村。去冬以来,栖霞共有6个镇街39个村的1.13万亩苹果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范围之内,交由39个村级合作社统一进行日常管理。“我们的目标,是要在规模化种养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引领栖霞苹果完成‘二次革命’”,栖霞市相关领导介绍。

建设“新模式新技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园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绿色有机优质苹果品牌,这是栖霞积极响应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号召、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7年9月,该产业园正式获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创建。规划以“两片四园”为核心区,总占地面积150.8km2,涉及南北两片6个镇街区、179个行政村、38886户、108716人,将主要发挥当地苹果产业优势,建设苹果标准化种植园16.6万亩、现代苹果精品展示园1.7万亩及农旅结合与文化创意园8000亩,以此打造现代化苹果种植管理技术及新品种研发推广示范引领区、苹果全产业链生产要素集聚区以及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计划到2020年,园区苹果标准化种植面积从1.2万亩增加到10万亩。

推动产业园建设,栖霞市确定了“政府引导是关键,企业运营机制好;组织领办合作社,二次分红来养老;农民主体不能变,新型职业领风骚;三产融合兴乡村,共享经济看今朝”的56字工作指导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双重推进机制。政府层面设立由市级领导挂帅的管委会,管委会设五部一室,全面负责产业园的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考核工作;6个镇街由党(工)委书记挂帅,镇长(主任)主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并成立了镇级联合社;村级由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具体抓落实,并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市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园区创建发展合力。市场运作层面,成立股份制项目公司,下设分公司、子公司,在每个合作社配备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市场化运营。这种创建架构极大调动了政府、企业和果农三方面积极性,为农产园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数字最能说明一切。据栖霞市农业产业园相关领导介绍,今年以来经过市镇村三级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半年共流转土地1.1万亩,投入资金1.2亿元,栽植新品种苗木9130亩,定植108万棵,铺设园艺地布221吨,完成整修山路70多公里,打井42眼,安置电线杆320根,安装50千伏变压器25个,拉电线25220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农业产业园,正成为果都栖霞农业升级换代、动能新旧转换的一张靓丽明片。

党组织“引领办社”助力栖霞乡村“全面振兴”

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今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典型村、网红村。据村支部书记刘守欣介绍说,作为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部分,村党支部年初就引导村民大力推行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动村民以土地和资金折股入社,并成立“乡恋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已有超过97%的村民把自己那荒废多年的土地和老果树交给了合作社,每天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

合作社是怎么管理苹果的,村民张志虎几乎天天都要去看一看。看一次,明白一次;看一次,自豪一次,“连方成片、机械种植,自动浇水、科学滴肥,飞机把脉、电脑做诊,咱这样的脑袋是跟不上趟啦。”但让张志虎欣慰的是,土地流转后村民可以按照入股老果园折价800斤小麦、光板地折价600斤小麦市场价标准,由市财政向果农发放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0年,果园见效后村集体、农户还分别按纯收益的10%、20%比例分红。

“产业园发展离不开农村党支部的引领,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又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栖霞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说。破解农村发展困局,新一届栖霞市委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抓党建为引领,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增强基层组织力、持续拉动集体群众“双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已成立154个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年增加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

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新路径”。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抓谋划、抓推进。先行调研明思路,在全市开展发展集体经济“大调研”,市委书记带队走基层,多次主持召开镇街座谈会,最终确立了“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并把2018年作为“集中突破年”,出台全域提升集体经济发展10条措施、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意见2个文件。统一思想聚合力。明确责任促落实,把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列为全市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基层党建考核重要指标、述职评议重要内容,连续两年确定为市镇两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传递压力、激发动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打造“新样板”。以“党组织+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路径,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把集体的资源利用起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过硬党支部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集体双增收。土地入社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积极做活土地文章,采取党组织自筹资金、借力外部资金两种方式,规模流转土地,发展产业项目,村集体、农户、企业按股分红。目前,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占总数的74.8%。劳动力入社解决“资金筹集难”问题,党支部组织全民“大会战”,将劳务量化成股份,既可参与分红又可用于兑换生产资料、抵顶灌溉费用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基础设施入社解决“资源集约利用”问题,镇街区牵头成立联合社,将各村农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等折价入股,统一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配到村集体,通过发展水利联合社、村级场所光伏项目等,实现整建制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大学生“回乡种树”引爆果都栖霞“人才回归”

在栖霞市杨础镇的西范家、古宅崖、东李家庄等村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多是“农二代”,对各种农业知识了然于胸,可以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割草机等现代农机具管理农田,而且懂电商、懂销售,干起农活儿来,丝毫不比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农逊色。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大学生。

王少刚今年34岁,是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范家村的项目经理。挂着“经理”的头衔,可王少刚无论穿着打扮,还是每天从事的工作,都与村里的普通农民没有差别。只是因为和其他农民相比,他懂得农田管理的新技术、新知识,还会操作各种现代农机具,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作“新农人”。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离不开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管理,继而带动果农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为此,今年3月产业园管委面向全国,经过层层筛选,从260多名报名者中选出39名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优秀农二代担任项目经理,在产业园管委和村民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栖霞市在39个村级党组织率先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并通过选举选出了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负责合作社土地流转及日常管理工作。与嘉博文、亿冠林、百果园、优果联、富海资本、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6个股东在北京签订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山东果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采取“合作社+运营公司”分工协作的方式管理运营农产园项目。

专注于人才回归和建设,栖霞市通过市委组织部组织6个镇街分管领导、管委会部分干部和39个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协调嘉博文公司选派了10名优秀项目经理参加北京专家、博导一对一技术培训;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魏钦平教授专程来栖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针对村级合作社,先后举办了4次专题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参加培训人员500余人次。

全面整合资源,积极培育“新动能”。栖霞市还抓住人才、资金、政策3个关键要素,整合各方积极因素,聚焦聚力,集中突破。聚人才、挖潜力,建立束怀瑞院士工作站,与青岛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青年建功新旧动能转换行动,吸引260多名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将农村支部书记纳入“大人才”体系,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组织到浙江大学集中培训,提升素质能力。聚资金、强动力,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专项扶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解决启动资金问题。

全链条“精耕细作”反哺栖霞果农“发家致富”

栖霞市拥有人口66万,苹果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00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2亿公斤,农民收入的85%来自果业。近年来,把苹果产业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栖霞全市上下共栽一“棵”树,在全产业链“精耕细作”,结出累累硕果。“全市人均种果一亩地,全国人均供果一公斤”正由理想变成了现实。据统计,如今该市有40万农民直接从事苹果栽培,5000多人从事果品流通,1000多家相关企业从事苹果产业化链条拓展,累计有50万人直接受益于苹果树。

“苹果是栖霞老百姓的钱袋子,我们在全力塑造栖霞苹果品牌的同时,精心打造苹果全产业链,推动苹果品质向高端提升、市场向高端拓展、产业向高端转型,始终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和品牌竞争力,真正种出让全世界人民都放心的‘安全果’,也成为栖霞66万果农的‘致富果’”,栖霞市主要领导介绍说。

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种出“安全果”。育苗实现工厂化,拥有年出圃500万株的全国最大的工厂化组培脱毒苗木生产基地1处,以及4处大型苗木繁育基地,年可出圃优质苗木2000多万株,新优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种植实施规模化,发展专业合作社1800多家,拥有会员3.8万个,带动农户14.3万户。种养达到生态化,走绿色发展道路,“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实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0%以上,减施化肥农药30%以上。管理走向科学化,成立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设立山东省首支10亿元苹果产业基金,建立束怀瑞院士工作站,与300多名专家教授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积极拓宽延伸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种出“致富果”。营销模式多样,连续十六年成功举办苹果艺术节,“互联网+苹果”成果丰硕,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营销模式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成功争创“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目前全市发展栖霞苹果旗舰店等天猫网络店铺300多家,年销售苹果4万多吨。其中,王小二果园在阿里巴巴生鲜食品类排行榜上,稳居行业首位。产业链条完备,泉源食品、德丰食品、天誉果品等龙头企业加工的苹果脆片、苹果饮料、苹果酵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已成为市场新宠,并通过了欧洲(EUREPGAP)认证和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市拥有果品加工企业56家,实现产值96.9亿元。配套设施健全,拥有果品冷风库、气调库634座,年贮藏能力100多万吨,拥有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975条,年处理能力100多万吨;果品包装物料生产企业达150多家,年产值5亿元;肥料生产企业20家,年生产能力20多万吨;果袋生产企业100多家,年生产纸袋约30亿个,年产值1亿多元。

猜你喜欢
栖霞产业园革命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中国的出行革命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赵学敏书法作品
赵学敏书法作品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