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然而我也爱那家里的,终日坐在窗下慢慢地做针线的祖母。虽然无论我怎样高兴地在她面前玩笑,叫她,也不能引她欢笑,常使我觉得冷冷地,和别人的祖母们有些不同。但我还爱她。可是到后来,我逐渐疏远她了;这也并非因为年纪大了,已经知道她不是我父亲的生母的缘故,倒是看久了终日终年的做针线,机器似的,自然免不了要发烦。但她却还是先前一样,做针线;管理我,也爱护我,虽然少见笑容,却也不加呵斥。直到我父亲去世,还是这样;后来呢,我们几乎全靠她做针线过活了,自然更这样,直到我进学堂……”
灯火销沉下去了,煤油已经将涸,他便站起,从书架下摸出一个小小的洋铁壶来添煤油。
(选自《彷徨》,天津人民出版社)
品读
鲁迅先生不是直接描写魏连殳的孤独,而是通过作品中的旁观者“我”来侧面叙述。为什么魏连殳会是孤独者?读者一开始似乎不能读出他的孤独,但是随着“我”的叙述视角的展开,与魏连殳的接触、交往,慢慢地,通过一个一个叙述片段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孤独者形象。节选部分,通过“我”的视角去倾听去观察去感受魏连殳的孤独。他爱自己的祖母,尽管她不是他的亲祖母,尽管她后来慢慢被大家疏远,而这也就解开了先前魏连殳在祖母去世时的各种不被大家理解的行为的谜团。作为一个深爱着自己祖母的年轻人,他是孤独的;同时作为一个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他也是不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的,他的生活是艰辛的。鲁迅先生通过“我”这个凡人的有限视角来叙述中国当时特殊时代中新青年们的艰难处境。读者只能通过“我”的视角慢慢地将魏连殳的人物形象拼凑完成,侧面叙述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让故事变得更为精彩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