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 夫
从富阳龙门古镇游弋出来时,水水的黄昏仿佛谁弄碎了一池的金,眼前只是泛黄的昏蒙,脑子里除了那张被嵌得紧紧的月亮桌,一切已消匿了,甚至于街头巷尾不期而遇的一张张陌生而又荫庇在孙权之下的脸也被我抛掷到了九霄云外。尽管古镇上许多居民的脸上是宁静与安详的,但我不太喜欢,我仿佛读出了他们深藏的恃傲,敛势,那种宁静不是生命状态本真的呈现,不是超越了某种劫难,而更多的来自于一种依恃,来自于骨子里的一种骄傲。
站在广场,一个人枯望着远山的夕阳,咀嚼着独自在古镇上目抚的一切,终于想到了,许多事物也一如眼前的余晖,不是谁都能嗖嗖地穿越厚重的时光云翳。我的确已忘却了孙氏宗祠的哪扇门是敞开的,忘却了门前旗杆上飘飞着是赭色的抑或青蓝色旗,忘却了有几根门档,也记不得义门所承载的皇恩有多重,但我记住了那不起眼的月亮桌。
我是转完一圈后又踅回到孙氏宗祠去的。来到前厅,我仔细端详着那已是油漆斑驳的月亮桌,我伸出掌轻抚着它,仿佛轻抚一个受尽委屈而隐忍着不吭一声的老人。我在那目睹了一批又一批的孙权拜谒者,他们的目光里似乎仅存着英雄、大帝,对卑微的生活方式早已不屑。我记得导游对月亮桌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她只是说月亮桌是由两张半月形的桌子组成的,男主人在家时两张半月形桌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圆桌,男主人出外了,女人就只用一张半月形桌靠在墙壁派做吃饭,同时警示任何一个造访者:男主人不在家,男人不得独自进厅堂。
我久久地凝视着,心中就生起许多感动。这张桌子背后隐蔽着怎样的岁月啊,希望、迷蒙、谨慎、儒道、善良、贞洁……一个个充满着人性美的词汇奔涌而现。我在孙权面前几乎没有停留,目光连一秒也没有轻抚,我原本就不是冲着他而来,那个历史太宏大了,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他离我们芸芸众生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我是喜欢在历史的隙缝中触摸那一块块温润的人性的美玉。我倒是十分钦佩我们那些平平常常的祖先,他们那种对生活充满着坚韧同时又将某种道德语言形象化的智慧让我肃然。那是一种我们都能触摸到的心律跳动。想想,当一张半月形桌面壁时,两个形象兀然就立在了我们面前,男主人为了这个家,独自在外抵挡着岁月的风霜雪雨,独自咀嚼着旅途的孤单与寂寞,而让他孤独前行的力量似乎就是办好事后早点回家把另一张半月形合起来构成一个圆的内心渴望。圆,是在我们生活中太让人富于憧憬与想象的,人人都渴望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上画上一个圆。圆,象征着圆满、成功,一个无瑕的整体。想想,女主人在家独自伫立或依恃在这张半月形桌子,她内心的渴念与隐忍似乎只有她自己明白,那张半月形桌子仿佛是一张悬在心空的圣洁的碑亭,又仿佛是希望的起始点,她明白不管岁月如何糙粝,希望总是在等待着她,总有一天在风雨后,那两张桌子会合在一起,仿佛两爿心经历了岁月的沟壑终于圆在了一块。女人,除了这还有什么更有力量呢。想想,当一张半月形桌子面壁而放置在那时,对于这家主人之外的其他男人又是怎样的一种言语呢。
时光已经所向披靡,多少历史的帷幔被它一张张揭开或洞穿。但我静立在广场上,看着厚重的夕阳的余晖渐渐地被时光之刀削去一点点暗红,终至黛色时,我的联想真的兀地就翩然而至,月亮桌已被岁月打磨得不起眼了,它已经放置不了一只现实的饭碗,但那荫庇在孙权这位大帝之翼下的族人们的内心的道德律让我心怀敬意,在那里我们仿佛将双手捧着了我们自己内心岩层深处的东西,那东西比之美玉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太阳咚的一声就坠地了,月亮搁在了龙门古镇的屋檐上。
(选自《倒不了的老屋》,有删节)
【点读】
游客观赏孙氏宗祠义门承载的皇恩,作者关注月亮桌。
游客仰望孙氏宗祠对皇恩的沐浴;权位与金钱也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家族成功的标志,“生子当如孙仲谋”,不可否认孙权在三国时期非凡的才情志向与趣味,关注孙氏宗祠符合富阳龙门古镇主流世俗价值观。
作者超脱现实,倾向艺术与审美,他触摸人性的美玉。月亮桌照应后文夫妻团聚生活的期盼,反衬坚韧、儒道、贞洁等人性美。
文章设置悬念,有小说风格:为何富阳龙门古镇居民脸藏恃傲?孙氏宗祠有显赫功绩;其次,英雄业绩PK百姓生活,后者胜出。行文曲径通幽,渐入佳境:文本折射民众对纯粹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