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业伦理观

2018-11-28 20:05熊丹云
文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熊丹云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声名远播,于1594与1598年间创作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不仅情节丰富生动,人物性格多样,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许多学者对剧中法律与正义,宗教差异以及商业利益下的人物性格等问题进行了诠释,但对商业历史及背景的深入探索及莎士比亚本人的商业伦理抉择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因此,本文结合商业时代图景和历史语境,对伊丽莎白时期商业活动以及商业行为主体的金钱观,契约观以及诚信观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究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及莎士比亚本人的商业伦理观,认为莎士比亚一方面肯定资产阶级和商人利益及放高利贷行为本身,另一方面嘲讽与批判了缺乏人性、丧失人格而追求金钱与财富的行。

一.《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业活动

《威尼斯商人》创作时代正处于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大变动时期。16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强盛,王权与资产阶级建立了联盟,社会发展较快。伊丽莎白女王把一些专权赏给一些新贵族,扼制和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增长。伦敦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经济区,英国政治,贸易的中心。商业化的活动开始出现在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Maria Fusaro 2015:203),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受商业化影响。

剧中威尼斯的名声在于其繁荣的商业活动。从《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场中可见威尼斯海上的壮观,安东尼奥的朋友萨拉里诺见他心情低落便道“您的心是跟着您那些扯着满帆的大船在海洋上簸荡着呢;它们就像水上的达官富绅,炫示着它们的豪华,那些小商船向它们点头敬礼,它们却睬也不睬,凌风直驶。”(莎士比亚2012:第一幕第一场)安东尼奥则表示“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倚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莎士比亚2012:第一幕第一场)我们可以看出安东尼奥经营的海上贸易一片繁荣,夏洛克也说过安东尼奥商船远航的情况“他有一艘商船开到特里坡利斯,另外—艘开到西印度群岛,我在交易所里还听人说起,他有第三艘船在墨西哥,第四艘到英国去了,此外还有遍布在海外各国的买卖;可是船不过是几块木板钉起来的东西,水手也不过是些血肉之躯,岸上有旱老鼠,水里也有水老鼠,有陆地的强盗,也有海上的强盗,还有风波礁石各种危险。”(莎士比亚2012:第一幕第三场)尽管展现了威尼斯的商船已经航行在地球的四面八方、近海远洋了,当时国际商贸繁荣的景象。但同时也透露出商人们对远洋货轮的牵挂,说明了商业的风险性质(杨金梅2001:para14)。在西方商业城市中,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商业的日益兴起也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商业伦理观逐渐产生与发展(Lisa Newton2014:2-8)。

马克思在其经济理论中指出,每一种经济基础必定产生特定的伦理道德体系,伦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又对社会经济基础起着维护、巩固和促进的作用。在伦理道德体系中,商业伦理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它在指导和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伦理被视为具体道德行为表现的理论化抽象。因此,在商业社会中,商业伦理观是指导人们如何充分感知并有效应对不同商业情境中的伦理困境或问题的特殊伦理范畴,其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对某些具体情境形成一个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Gallagher,1999)。然而在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转型期,这种商业伦理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积极的伦理主张引导和规范商业行为主体在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商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文超2005:6-9)。

二.《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业伦理

商业伦理存在于商业活动中的,涉及到行为主体所要追求的商业利益,商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由于西方文明主要受犹太—基督教影响,西方商业伦理观在金钱观念、契约观念、信用观念方面也有所体现。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极力倡导个人自由、个人尊严、个人平等。所以在商业社会中,资本主义商业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平等交换的契约型的社会关系(李存超2013:15),契约、商品交换和买卖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集体形成的媒介,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商业行为主体对利益的追逐过度膨胀,则会导致商业伦理的框架断裂。因此说金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和心理,考虑商业利益的同时应持有正确的金钱观和信用观,并且取财行为都应受到一定道德规范约束。

2.1 商业竞争下的金钱观与伦理

《威尼斯商人》中存在两种中世纪后期遗留下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威尼斯的繁荣依靠海外贸易,各国商业来往密切,它维持着整个城市的商业及贸易的健康秩序,所以货币借贷在商业社会成为商业发展的使然。然而,整个西方社会都不支持有息借贷。即使到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高利贷这类关乎商业道德的问题非常有争议。在伊丽莎白时期,弗朗西斯·培根也认为借与贷是免不了的,而且人的心肠是硬的不肯白借钱给人钱,那么放债的事情便应许不可了。1571年,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对高利贷实行了解禁,其最高利率由12%降至10%。这一规定使借贷资本兴盛起来,在伦敦出现了自己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威尼斯商人》剧中的商业资本竞争展现了伊丽莎白时期经济社会的现状,是新兴资产阶级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商业经济与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封建落后的寄生经济,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Joan Ozark Holmer1995:142),其尖锐矛盾表现在商业利益上。安东尼奥经营海上船只贸易,因借钱给人不收取利息妨碍了夏洛克以高利贷谋生的利益。但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在商业竞争上不具优势。早期的犹太人被迫逐出了英格兰,回国后因受迫害而不敢置家产,所以只得收集巨量现金以放债为业,牟利生活。剧中夏洛克是一个受种族歧视的压迫者,当时英国正是反对犹太人的高潮,双方的这种自由竞争关系也为夏洛克的复仇动机埋下了伏笔。剧中也有此类陈述,夏洛克表示“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盘剥得来的腌臜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莎士比亚2012:第三幕第一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在商业竞争中他们明显处于劣势,这是对王公贵族的愤怒与不满。莎士比亚剧中的夏洛克是唯一的放贷者,成了威尼斯社会贸易经济迅速发展而引起社会矛盾的牺牲品,展现了作者对受压迫者犹太人的同情。

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尖锐矛盾也有宗教差异的因素。犹太人认为,遵守上帝的原则和上帝所赐的智慧,努力工作挣钱是上帝喜悦的行为,反之则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JeffR.1992:397-411)。所以夏洛克相信,《圣经》中雅各的故事说明上帝也喜欢钱,喜欢合法的收益,“只要不是偷来的,积财就是积福”。放高利贷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所有的赚钱方式只要合法就是正当的,安东尼奥这样的基督徒对待金钱和利润的态度十分虚伪(Joan Ozark Holmer1995:147)。夏洛克为了能在威尼斯站住脚,目标是整个威尼斯的经济命脉,他说“要是他到期不还呀,我要挖他的心!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我就可以一把抓了(莎士比亚2012:第一幕第三场)”。从这也能看出人对财产和金钱的使用,决定了人的善与恶。不仅如此,夏洛克作为杰西卡的父亲,严加看管女儿,不准她与旁人接触,甚至连打开窗户看一看外面热闹的夜景都是不允许的。在他的统治下,他的家庭成了“一座地狱”。最后,夏洛克也对女儿杰西卡不堪忍受父亲那“地狱”般的家庭生活携财私奔而恨之入骨。他唯利是图,为了增加财富,放高利贷的同时重利盘剥,就连在他身边的仆人伙食都克扣,使他们变得骨瘦如柴。而安东尼奥则认为基督教倾向于关心穷苦人和受压迫的人,在最早的时期,教会也倾其全部影响用来反对放贷收取利息,认为这种放高利贷的做法是一种犯罪,且任何为其辩护的人都犯了信奉异教罪 (胡鹏2014:21)。

莎士比亚批判的是为了金钱和利益牺牲人情的嘲讽,他所主张的商业伦理观,并不一味的否定财富,而是反对不要人性,一心只为金钱和利益以及道德败坏的行为。虽然威尼斯城对高利贷充满憎恶之情,但又离不开它,这种资金放贷关系到整个威尼斯的贸易顺行。因此,这样多重利益冲突使他们之间矛盾大大激化,也暴露了商品经济社会中金钱的罪恶。

2.2 商业规则下的契约观与伦理

《威尼斯商人》剧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商业冲突聚焦于双方签订的“一磅肉”契约上。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借给朋友巴萨尼奥三千金币,帮助他向在贝尔蒙特(威尼斯的乡村贵族庄园)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亚求婚。但是,安东尼奥自己的钱用于投资,要等出海的商船安全归来才能收回,身边已无余钱,因此他向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双方签订了合约,但是附加的条件是:如果安东尼奥不能于三个月之内按约定的日期还钱,夏洛克有权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西方社会的契约思想起源于基督教,西方社会成员的行为受成文契约的约束,个体或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会严格遵守契约规定。在商业社会中,契约也成为商业主体之间交易关系基础(冯伟2011:para8)。他们签订的契约也不是常规的贸易合同,不像一般的毁约者需缴纳高额利息或违约金,而是要割一磅肉。在犹太—基督徒看来,契约是神圣的,即便是口头契约,也存在很强的契约效力,西方“契约”观的背后是法律和规则。所以在安东尼奥违约后,公爵也无计可施,他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不能剥夺异邦人拥有的权利。夏洛克利用契约或法律的目的并单单为了谋取利益或实现社会公义,而是为了复仇,想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仅仅从契约本身来看,莎士比亚塑造了夏洛克这一颇有心计,脱离伦理道德的资产者形象。而安东尼奥相反,为了解朋友之难,即使在自己商船风险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他愿意“我的钱囊可以让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驱使,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您达成目的”(莎士比亚2012:第一幕第一场)。为了使巴萨尼奥获得真正的爱情,他主动借债签约,并因此而吃官司,受苦受累,直至夏洛克召唤的死神降临到他头上的时刻,他还安慰自己的朋友“不要因为我为了你的缘故遭到这种结局而悲伤,不要因为你将要失去一个朋友而懊恨,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莎士比亚2012:第四幕第一场)。他不仅把这种仁爱精神加之于他的朋友,而且广施于世人,放债从不收利息,对朋友诚而有信。可以看出莎士比亚肯定友谊与诚信的伦理价值,极力赞扬他对朋友巴萨尼奥重友谊,仁慈与博爱的人文主义情怀(尹岳斌1983:para5)。

法庭审判是《威尼斯商人》中第四幕“一磅肉”契约的高潮,也展现了人情与伦理,法律与正义,莎士比亚既深谙商业规则又要作出合乎道德的伦理抉择。法庭中法官鲍西娅在面对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判决时,面对了两难抉择。一方面,安东尼奥欠夏洛克三千元,逾期未还,需要割下一磅肉作为补偿。双方签订了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安东尼奥应该根据合同履行自己的约定,但他属于违约一方,夏洛克有权对安东尼奥违约行为进行起诉,这表明安东尼奥违背了伦理的规定。若法律在这一方面承认夏洛克的要求,执行了合同上的约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块肉,他将会死在法庭上。这样的惩罚虽然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是却置人性于不顾,法律背离伦理,其权威和尊严也势必荡然无存(冯伟2013:para5-8)。另一方面,欠债不还虽会给夏洛克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失,但夏洛克因为这一点就想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想要置人于死地,不仅违背了伦理,也违背了道德。夏洛克的行为无疑对安东尼奥的人权予以剥夺。最后聪慧的鲍西亚进行案件审理时,对法律和伦理进行了权衡,承认合约的法律性,但她准备割肉时说“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莎士比亚2012:第四幕第一场)。在数倍于本金的赔款与“一磅肉”的选择上,他断然拒绝了赔款,甚至叫嚣称就算把整个儿的威尼斯给他,也不能答应放弃割肉赔款的契约。结果夏洛克在诉讼中一败涂地,落了个众叛亲离、人财两空的下场。

“法庭”的一场戏,展示了莎士比亚在法律与伦理道德中如何抉择,也可以看出夏洛克贪婪,残忍狡诈的德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法庭败诉是一种必然,因为他的行为既违背了人情,又与人的基本道德相悖。我们可知西方商业伦理在金钱观、契约观、诚信观几个方面对人们的商业行为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为人们的商业道德和商业行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规范框架。这个框架要求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积极地遵循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3 莎士比亚的商业伦理观

从《威尼斯商人》中,我们看到英国社会正是封建制度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痛苦的过程。莎士比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赞扬商人而贬低高利贷,通过对夏洛克身上这些恶习进行尖锐地抨击,把他写成刻薄、顽固、残酷的无情者,表明了莎士比亚对商品经济交易中其违反自然的事物的深刻揭露。早期伊丽莎白时期,英国女王、百姓、包括莎士比亚戏剧家,从事商业活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所知莎士比亚的父亲不仅是拥有地产的小工商业者,而且在斯镇议会也有职务,既是官员又是商人,以商致仕,以仕荫商,二者互为谋利。“多年来,莎士比亚始终在驱使自己拼命工作、演戏、写剧兼做生意”(Robert Tittler 2004:330)。在当时繁荣的商业社会,莎士比亚也借了30英镑和6英镑给他人,但向莎士比亚借了钱款的人并没按时偿还债务。根据商业准则,偿还借款无可厚非。等待一段时间后,债务人却无钱还款,莎士比亚便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担保人。莎士比亚还从事房地产买卖。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当时商品经济社会的交易和法律了如指掌,他懂得商人交易原则,也明了商业竞争的残酷,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他通过这部戏剧中商业社会生活的描写,揭露和反映英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性质和商业伦理(李伟民2004:para10)。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的商人阶级,对内积累资金对外经营海上贸易,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若缺乏正确的金钱观的引导,丧失良心、人格去追求金钱与财富也会助长其贪婪成性,唯利是图的恶习。

通过《威尼斯商人》中也可以看到剧作家对商业伦理的追求,他批判了现实生活中可以脱离伦理道德的商业行为,他认为,缺乏人性会导致道德堕落、生活混乱,肯定友谊与诚信的伦理价值。这正如所罗门阐释的一样,商业随着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并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美德、集体意识和最低限度的相互信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这些,就没有各种生产、交换、互利和其他活动,更不用说商业本身了。因此伦理道德是创造良好绩效的关键,商业也要求诚信和美德。

不过,莎士比亚可能没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这类经济学的概念,但由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商人资本家更符合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商业道德观。莎士比亚显然知道商业竞争的残酷无情,从金钱借贷中熟知背后的商业利润,也尝到了他人无法偿还债务的苦楚。所以,剧中也展现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不仅有金钱交易关系,还有其他如道德、法律、良心、友谊等关系。莎士比亚一方面自己就从事房地产交易,熟知商业竞争原则,并无反对放高利贷的行为。另一方面他指出为了金钱利益而抛弃上述这些伦理关系,嘲讽与批判丧失良心、人格去追求金钱与财富的行为。(赵澧 1991:87)。

三.结语

综上,我们可知伊丽莎白时期早期英国的商业发展概况,《威尼斯商人》商品社会中的商业伦理是以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立作为冲突的焦点,透过商业活动的金钱社会掩盖下的繁荣,赞扬安东尼奥的仁慈,友爱的伦理价值,以及鲍西亚面对法律与人情的伦理抉择。莎士比亚因置身于一系列商业活动中,亲眼所见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血腥和罪恶。他深深地触及并揭发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金钱下的善恶是非问题 (李伟民2004:para12)。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人们认识到金钱的双重作用,不违反伦理道德的情况下对金钱需取之有度。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谁杀了镇长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