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的语言训练

2018-11-28 18:40:07关立秀
关键词:生动事物语言

关立秀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

语言训练包括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语言训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掌握的语言、词汇量很少,如果不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不加强正规的说话训练,无疑会使学生的语言教育走入误区,即使有的学生“能说会道”,也往往是只言片语、土话连篇,更谈不上完整、准确、优美、生动了。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随着中高年级写作训练的深入,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低年级抓起,从小处入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们说起话来、写起文章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读写能力也相对较强,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突破口。

一、加强口语训练,打好扎实基础

1.要抓早,从学习音节词开始,指导学生说话。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话材料,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语文第一册教材中,有这么一组训练,课本上分别写了zhuàn bǐ dāo,yuán zhū bǐ,wén jù hé,rì jì běn。我不但让学生自己结合插图正确读出以上音节词,还及时出示了实物,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用途吗?”同学们当然愿意回答了,纷纷举起了手,等逐一让同学们说完之后,我又问:“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一口气说出它们的用途?”同学们开始在下面嘀咕了,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接着说: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我们给它们分个类,叫“学习用具”。接着我又问:“既然它们是学习用具,能帮助我们学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爱护它们。”于是,我借机出示一个口头填 空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____。指导学生口头填空,既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又让学生接受了归类的训练。

2.由说对一句话到说好一句话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想让学生说完整一句话容易,要想说得优美、生动就比较困难了。让学生模仿一定的句式说话,用生动的词语造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一年级的课本上有这样的句子:(1)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树。(2)飞机越飞越高。(3)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4)老师正忙着搬东西呢!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很快就能模仿说出这样的句子:书包里有很多书。天越来越黑。他已经走了。妈妈正忙着拖地呢!这样的句子虽然会说了,但是让人读起来未免有干巴巴的感觉。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浪花》一课有这样一组训练:(1)海边有一群娃娃。(2)海边有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轻而易举地说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出示句子:树上有一群猴子。树上有一群________的猴子。学生大多使用“淘气”一词,也有用顽皮、可爱、活泼等词语,我都给予表扬,并且鼓励学生练习用“______有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有的同学马上就说出来了:天上有闪闪的星星;校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样做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

二、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升华,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说话的能力明显提高,这就要适时地进行写的训练。过去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都是从一物一事写起,学生往往无话可说。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动手写一句话日记,要求每名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上课时放在课桌上,随时可以打开,记下自己讲得比较好的句子。

1.以教材中词语为训练基础,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说话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的兴趣。在《雪孩子》一课中有句话: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飞快”一词,我启发学生:“飞快”不但能和“跑”做朋友,它还可以和哪些词语做朋友?同学们迅速动脑筋思考,努力给“飞快”找朋友。不一会儿,就找出了:飞快地说、飞快地看、飞快地开等。然后我让同学们从中任意选一组练习说话。他们有的说:一列火车从桥上飞快地开过去;有的说:我飞快地看了老师一眼,赶紧坐直了身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聪明,显得异常兴奋和得意。这时候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说得最好的句子写在笔记本上。适逢家长会,我大加赞赏,并挑选出几位同学的“佳作”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样一来同学们更加感到这其实就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更加激发了他们说和写的兴趣。

2.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练习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的训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往往是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如何引导他们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写作实践,理顺他们的思路是关键。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周总理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周总理到来时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同学们仿写一个片段。通过引导,有的同学写得较好:早晨,预备铃声已经响过了,只见张亮同学身穿蓝白相间的校服,拉链也没拉上,头发乱得像个鸟窝,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他赶紧坐到座位上,迅速掏出课本,等着老师来上课。短短的几句话,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就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贴近自然才能更丰富,贴近生活才能更生动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用流畅、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是,由于同学们的生活阅历较少,对周围的事物又缺乏敏锐的观察,所以,写起文章来难免枯燥无味,缺少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1.引导学生从局部入手,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所谓抓住事物的特点,就是要观察分析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地方。由于学生观察时容易走马观花、不善分析,所以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描写出的人或事物往往千篇一律、似像非像、模糊不清,难以给人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指导学生对同类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观察,集中了观察的目标,缩小了观察的范围,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捕捉到了事物的特点。如: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观察校园内各种树木的叶子形状,同学们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了各自不同的特征,留下很深的印象。然后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写一个小片段,于是就有了同学这样的描写:杉树的叶子像羽毛,迎风摇摆自由自在;泡桐树的叶子又大又圆,拿在手里像把扇子;柳树的叶子锯齿边,又窄又长像眉毛……句子形象生动且韵味十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事物,然后刨根问底,找出重点。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写文章更应该突出重点,不惜泼墨大肆渲染。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再强调了观察顺序、描写方法,可是不少学生还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表达出来的不是面面俱到,就是杂乱无章,没有重点,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于是,我就想,与其三番五次地强调,不如提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校园里有大片的杨树,每到春天杨絮便漫天飞舞。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杨絮的时候,提了以下问题:(1)杨絮的颜色以及它在空中是什么样子?(2)飘落到操场上像什么?落到水泥地上又像什么?(3)看到这些情形,同学们是怎么做的?(4)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写成一段话。通过引导,同学们写得不错,稍微修改就有了优美、生动的描写:洁白的杨絮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着,它们落在绿油油的操场上,操场上就像蒙上薄薄的天鹅绒的毯子;它们落在水泥路上,相互滚在一起,像个雪球儿,并且越滚越大。小同学们争着追赶它们,想捉住它们,还有的同学用嘴吹它们不让它们落下来,或用手去接住它们,可是它们总是很灵巧地躲开了。多么可爱的杨絮啊!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清晰了,写起来就有了顺序,有了重点,有了感情。

当然,语言训练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加强起步阶段的训练和引导,循序渐进,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体会生活,进行语言练习的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只有经过不断地量的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表现生活,感受和抒发更美的人生乐章。

猜你喜欢
生动事物语言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