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 吴玉红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们尝试进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习作”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发现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低年级的“写话”到开始“习作”显得尤为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习作素材匮乏,一下笔就觉得脑中空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因为网上的信息量太大,老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教育网站,一些健康有益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网站,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网站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搜集优质的写作素材。学生积累的妙词佳句多了,自然就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我还建议家长用手机下载一些作文软件,如“作文纸条”“无忧作文”等,这些作文软件可以让学生每天记忆一些作文素材,日积月累,学生习作时就能言之有物。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在习作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时,上课伊始,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美味佳肴,做成微视频让同学们欣赏,又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精彩片段,同学们观看视频的时候,有的啧啧赞叹,有的禁不住流下口水,看来同学们都禁不住美食的诱惑。看完后,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味,抓住这种美味的色、香、味、形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同学们兴趣盎然,气氛热烈。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给全班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做评委进行现场点评。介绍完后,我让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写出美味的制作过程。于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的同学首先确定喜欢的美味名称,接着开始网上大搜索,搜索完之后,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一篇篇习作很快在同学们手中诞生了。
自带设备(BYOD)学习逐渐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BYOD可以在校园内外,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使习作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作文课写游记,我便带学生走进云龙公园,春天的云龙公园格外美丽,学生拿着手机(平板)拍下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金黄的迎春花、缤纷的樱花、争食的金鱼……同学们在公园里边走边聊,遇到美景就拍下来,有的同学还全程录像。回到学校后,同学们把自己拍摄到的图片和视频传到班级的电脑上,通过大屏幕与大家分享,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拍摄到的美景。同学们都能用上优美的词句,描述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篇篇游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出来了。“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平板的运用让学生经历了有趣的作文之旅,体会到习作的快乐。
我受到网络上贾老师教作文的启发,自己开发制作习作教学系列微课,指导学生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秋天的树叶》时,我精心制作微课《细心观察 合理想象》,利用班级的QQ群、微信群发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在预习时先观看,课堂上再进行交流、巩固写作方法。因为微课时间较短、情景真实、使用方便,可多次播放,所以深受同学们喜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奖励机制,作文连续三次得优秀的同学,将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录制微视频的机会。为了得到“上镜”的机会,学生就会在家中认真观看我制作的微课,掌握写作方法,以期在课堂上写出优秀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在省市区级的作文比赛中获奖。
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后,自然写作水平会得以提高。为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我在“互联网+”背景下为学生搭建一个习作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我把学生的习作发到班级群里,提出修改要求,所有同学都可以当小老师对他人的文章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老师再给予指导。经过师生共同修改,达到老师要求的习作会发表在班级的“小作家栏目”中,让同学、家长欣赏这些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平台中发表的文章,家长同学都可以进行星级评价,评价最高的文章,老师会推荐到校报发表,或通过电子邮箱寄到报社及全国的作文网站上,给学生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互联网+背景下,多种策略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无限的学习空间、开放的学习环境、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爱上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