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审力
(福建省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福建龙岩 364000)
高考体育是高中体育生在体育道路发展上一个关键性节点,也是学生通往大学的一条途径。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也是心理水平的比拼。高考体育考核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也是考核学生心理素质,这是作为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体育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发挥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稳定的发挥呢?我们知道,学生在面对高强度的考试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家长、教师甚至是同学都给予他相当高的期望和评价,这是导致学生产生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1]。
运动心理学中,激动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战经验,在考试前很容易紧张。一般情况下,处于激动状态的学生经常表现为呼吸短促、四肢颤抖、心跳加快等。例如,2018年笔者带队参加省统考时,一名刘某同学就出现了此类状况。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学生很难控制好行动方式,感官功能也会随之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平衡力失调,处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考试很容易出现意志涣散问题。想要有效缓解这一情况,就需要从训练中去找寻原因。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训练程度不够,在考试前总是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或比赛经验不足,没有参加过相关体育项目的比赛,缺少正式场合的历练;或在训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技能指导,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建设等[2]。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压力过大,对自己的整体实力不自信,自信心下降而导致情绪过于低落、意志消沉,严重的还会对考试产生恐惧、避赛等。想要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就需要从训练中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3]。例如,陈某某就是因为铅球项目发挥不稳定,导致在接下来的三级跳这样的技巧类项目中过于激进而失利。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在准备阶段思考太多不利条件,忽视自己的优点,将缺点无限放大,在考试前就透支体能,丧失战斗意志。
相较于以上两种状态来说,考前盲目自信的学生大多数都败在准备不充分,高估了整体实力这一点上。例如,李某某考前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100米没达到预估水平就自我放弃了。盲目自信导致学生在训练指导的过程中,不会主动去分析和研究需要针对的动作重点,自我感觉良好,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就会惊慌失措。
考前准备状态是正确的考前心理,也是考前训练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如小测完毕后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总评。教师应根据汇总情况分析,实现学生心理运动处于最佳的状态,根据学生个体和天气原因反向调整训练方式。考前准备状态通常表现在:学生对规则有清楚的理解,可根据自己个体差异、技术和力量来制订训练计划,具有积极的参赛期望,在良好状态下集中注意力、知觉敏锐、精力充沛、具有行动控制力等。
想象训练法是心理调节的方式之一。在考试前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常用的体育动作进行记忆,模拟出比赛场景。实现这一心理建设,需要多观看一些比赛视频,摄入参照点。观察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情景后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强化运动技能,这种意识层面的训练能够改善身体神经肌肉状态,提高体育水平。同时让学生在接受想象训练时体会到多种竞赛结果,特别是月测时故意制造难度让学生失利,再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根本上摆脱负面情绪。经过想象训练后,学生在走进考场时,会潜意识地认为这只是训练过程中经历过的画面,减少紧张感,从而发挥出真正实力。除此之外,想象训练法的应用能够帮助考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想象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考试前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比赛经验。在考试的前两个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集中训练,与外校联考,通过对抗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赛经验,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会减少紧张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训练场地的原则尽量与实际考试场地一致,提前感受考试的氛围。教师还可以组建观赛团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适当地给予鼓励,给予不同的评价,避免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影响考试结果[4]。例如,当学生有盲目自信的苗头时,教师要及时地批评,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表扬其努力的过程。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影响运动员表现的心理因素,以及运动员在参与比赛时认知和身体方面对其的影响。许多心理学的延伸在体育考试四项素质测试中里有非常合适的应用:动机、社会动力学和焦虑。想要做好考试前的情绪调节可以用以下的心理调节和身体调节方式来开展训练。
自我暗示法:准备阶段可以用一些语言来进行心理暗示,协调好自身的力量爆发点,对需要注意的事项反复强调,如短跑反复默念冲刺、铅球默念用力、跳远默念更远等。
自我情绪动员法:如果在考试前出现考生情绪低落的情况,则需要提升学生的运动兴奋感,让身体记住自己最佳状态,可以通过深呼吸、微笑,或者在条件允许下大喊几声等来调整情绪。
深呼吸法:根据相关实验,人在感觉紧张的情况下,深呼吸是能够在短时间放松情绪的。体育考试前如果考生出现紧张的情况,可做3~5次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摄入氧气,控制紧张情绪。
念动训练法:在考前的几分钟调节好情绪,将注意力放在考试项目的研究上,对一些重要的运动动作进行记忆,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
肌肉活动法:在考试的最后准备活动中,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节奏感的练习,唤起学生的身体记忆。闭眼进行动作放映回想,进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
肌肉放松法:如果有些肌肉处于僵硬的状态,或者有受伤的经历,则需要通过指导来进行肌肉放松。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放松上,转移受伤的疼痛,帮助学生进行肌肉放松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心情,进入深度比赛状态。
体育生需要面对体育测评和文化测评的双重压力,因此很多体育生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考生只有做好考前的心态调整,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根据上文提及的体育考生考前的激动、淡漠、盲目自信等心理问题来进行体育训练的研究和改革,通过自我暗示法、肌肉活动法、肌肉放松法、心理指导等训练方法来帮助考生及时地进行心理调节,树立自信心,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高水平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