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丽
《满江红》词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词作,代表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激荡着极为饱满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着特别沉着的发奋图强思想,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从艺术上看,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1]
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对《满江红》的研究情况如下:约1/2的研究集中在此作品是否为岳飞所作,如王曾瑜的《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辨及其系年》,另1/2的研究主要为:对作品的整体赏析,如王爱明的《赏析岳飞的〈满江红〉》;对作品中某一词句出处的解读,如李金松的《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两句的出典》;对作品爱国主义精神的分析,如李青唐的《岳飞〈满江红〉爱国情结的当代审视》;对作品艺术特色的赏析,如刘旭的《岳飞〈满江红〉鉴赏》主要是从艺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鉴赏。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满江红》作为一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词作,研究者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不足,故本人拟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全词声情激越,音调铿锵,上下片皆用仄韵以充分表达这位爱国将领的激烈情怀和雄威气概。
上片一开始,即下了感情浓郁、音调高昂的“怒发冲冠”四个字,一下子把读者的情绪引向高峰,抒发词人无法遏止的愤激之情,为全词定下了悲壮的基调。“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胸中热血沸腾,一股忠愤之气,喷薄而出,“仰天长啸”,不仅仅是发泄他的郁抑不平之气,表达他对壮志未酬的感慨,更是抒发了他“气吞胡虏”的雄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词人栉风沐雨,转战南北,梦寐以求的就是完成击退金兵,收复中原的大业。但是赶走敌人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因而不免为之痛心疾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自己,并唤醒天下血性男儿,与他一起共雪国耻,不要让大好年华虚度,遗憾终生。
下片直接抒写他的壮志,情词慷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句式短促,音韵铿锵,感情炽热而强烈。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何时才能一雪?词人的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踏破”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表现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收拾”表现出词人坚定从容,信心满怀。
全词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出词人坚定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发向上、坚持抗金的态度,气势磅礴,给人豪迈悲壮之感。这首词豪迈壮烈的艺术张力和悲壮的魅力,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词学家缪钺先生评价其为“壮志难酬的孤愤”。
满江红是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岳飞的《满江红》全词分为上片和下片,上片九句下片十句,标准字数93字(上片47字,下片46字),每片的偶数句押韵,仄声韵,完全符合满江红词牌的结构和押韵规则。
在结构上,本词还运用了逆叙倒挽、藕断丝连的技法。
逆叙倒挽就是倒装,没有直写,将后一句倒转到前,可以避免语言的平直,增强诗句的气势,使诗歌获得意直语曲、无露不缩的美学效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倒装的笔法,先突出个特异的形象—“怒发冲冠”,以抒己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说明这形象的原因。“凭栏处”,是篇中主人公所在的地方,“凭栏”又是个远望的形象;“潇潇雨”是当时的实景,而又表示着时间是秋天;“歇”就是雨停了,凭栏者就可以远望了。“望”当然是向刚刚班师的中原望。望到了什么呢?望到的是得而复失的土地,苏而复困的人民,当然故都汴京,被俘二帝也在怀念之中。望到的是这,想到的是这,怎么会不义愤填膺,以至“怒发冲冠”呢!开始三句先树立一个特殊形象,再说明这形象形成的原因。这种倒叙笔法能突出重点,笔法是很好的。[2]“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词人情感的直接抒写,作者心潮汹涌澎湃,引发了对过去的回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这一联,从语意上是倒装。
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在章法上是承转过渡。因此,在上片到下片的“过片”中,须做到若断若连,意脉相属,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藕断丝连”。[3]词的上片,通过壮志未酬、岁月无情流逝的愤懑,表现出作者迫切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又夹杂着复杂的感伤之情,以引起下片的怒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腔悲愤,喷涌而出,字字有情,字字皆恨,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这是何等的耻辱啊,岳飞身为南宋臣子却束手无策,这仇恨在岳飞的心中经久不灭。[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几句承上,说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原因,过渡自然,意脉相承,前后呼应得很好。
词人的强烈情感,主要通过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上片中,“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都通过词人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自勉和鼓励、鞭策抗金将士,直接抒写出来。下片中,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对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都是通过语言直接抒写出来的。当代词学家唐圭璋也指出:此首直抒胸臆,忠义奋发,读之足以起顽振懦。[5]
上片有“凭栏处、潇潇雨歇”之景,“潇潇”形容雨势急骤。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只见“故宫离黍”,“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此景和他心中之怒、之啸、之怀是一致的,以情寓景,触景生情,国难家仇齐涌心头的岳飞形象便跃然纸上。“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形象地概括了岳飞个人和战斗历程,其中“八千里路”,言其转战路程遥远;“云和月”,点明日夜行军作战,风餐露宿的艰苦,景中有情,晓畅如话,又富诗意。[6]
劈空而起的艺术方法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开端方式,目的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词的首句起势突兀,似天外飞石,破空而来。一句成语、一个“怒”字,为全词总帽,领全篇氛围。作者拔地而起.愤怒的情感像长江大河汹涌的波涛一泻而出,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怒的是金兵一次次的野蛮人侵,宋王朝抛家弃国的积极投降和消极抗战;叹的是自幼就培养起的“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希冀无法实现。[7]“凭栏处、潇潇雨歇“,本来是秋天雨停了,词人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而引发的情感。词人望到的得而复失的土地、苏而复困的人民,当然故都汴京,被俘二帝也在怀念之中,以至“怒发冲冠”!因为情感特别强烈,所以才天外飞来似地爆发式地用“怒发冲冠”四个字作一个总起。
夸而有节就是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夸而有节,就是夸张必须合情合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怒发冲冠”意为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这是艺术夸张,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极度愤怒之情。“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车”,极言岳家军的气势与声威。“踏破”“山缺”,是以夸张笔墨写赫赫战果。整句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胜利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词人运用的夸张都合情合理,没有脱离生活的依据。
点铁成金、用事入妙都是指用典。点铁成金是直接化用他人诗句。《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化用了乐府诗《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等年老时空悲切,这是告诫自勉,同时也是唤醒天下男儿。“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化用了王维《老将行》中的“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意思是“贺兰山下阵如云”我就驾长驱直人的战车(即军队)踏破贺兰山的缺口处破其如云之阵。这儿“贺兰山”是专用名词,用作通用名词代表任何地方,意思是什么地方阵如云,我就踏破什么地方,破那如云之阵。[8]
用事入妙,用事,即用典,征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经史子集中的语句,加大诗词的容量。词的第一句“怒发冲冠”,概括了先秦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和荆轲刺秦王两个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要为燕太子丹报仇雪恨,“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岳飞当时也正是这些想法,因此很吻合地用上了这个“怒发冲冠”。这么一概括,又把“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氛一下子夺过来笼罩住这一阕词的意境,增强了它的感染力。并且也很自然地引起下面的“潇潇雨歇”和“壮怀激烈”。这就是“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昔人在诗词里运用典故成语,都必须是为了它能够发生这样的效果,才甄选遴用的。[9]
自然成对是指对偶,要做到两个语言格式的句法相似、词性相对、字数相等、平仄相拗的同时,还必须做到生动流走、浑然天成。时空交织是诗词中作者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复杂的情思,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尘与土”和“云和月”是对偶,“三十功名”和“八千里路”是时空交织,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对偶手法,一纵一横,从时空上不但提升了词的审美境界,而且更好地表现出词人希望继续驰骋疆场,坚持抗金,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是非常整齐的对偶,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坚定决心和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