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新城实验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者思维结构图。它由英国知名的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在学界的漫长探讨和应用尝试中,它出色的应用价值得到了众多人的肯定。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中,用来活跃儿童的思维,构建系统而完整的思维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做经验之谈。
在写作文章的过程中,列出作文的提纲可以说是重要的起始环节。写作的提纲是作文写作中构思阶段的产物,这一环节主要是以抽象性思维推理和概括为基础。一篇佳作,在写作前需要对文章的提纲进行多次修正,而一份完整的写作提纲,则需要从审清题目、确定中心和材料筛选三个方面入手。传统的写作提纲撰写,虽然是结构足够简单,但是依旧是以大部分文字叙述为依托,所以抽象性依旧很强。而这对思维处于具体化、真实化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急需结合思维导图这一图示性教学引导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甲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是,对于如何有效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如何提升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教学应用效果,一直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笔者认为,提升作文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从写作提纲着手,引导学生构建具体、形象、直观的图示性提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散和提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告诫学生:能够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就不要站在第三人的视角。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第一人称写作文章更加利于抒情,并且能够提升文章的说服力,由于文章中记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在结构的整理上,还是在情感的融合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建议学生多写作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表现自己所要突出的主题。
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身边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先生在写作《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就采用的是回忆录的方式,他在描写“母亲”讲述“看菊花”、“仿膳”、“踩杨树花”的场景时,必定心中思绪万千,从小时候跑着、跳着踩杨树花的情境一下子又联想到自己身残的现实,这便是思维联想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不妨也尝试让儿童结合思维导图,由生活中的某一件物品进行联想。比如,有的学生联想到“围巾”,写了几句简短的话:“桌子上的碎花围巾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它是母亲亲手织给我的,每次看到它,都会联想到母亲被针脚穿破的手指,这条围巾我会好好保留……”如此一段简短的话,不仅将围巾的来历详细说明,更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体现了母爱伟大的主题。这便是思维导图在帮助儿童联想生活情景中的有效表现。
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构建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写作教学的质量更高效。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是绘制思维导图的第一作者,而教师通过浏览和评阅,也可以称之为第二作者,这样儿童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教师也可以在完善思维导图的同时,与儿童达到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进而擦除熠熠生辉的火焰。这在整个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写作评价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和磨练的过程,教师要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儿童实施科学评价,让他们知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优势,客观的认识自己,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准确到位的,反而,如果教师的点评不到位,那么儿童的兴趣受到影响,思维难以打开,学习质量自然就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占据了半边天的地位,它的教学重要性毋庸讳言。为了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是择取了其中一种有效的思维锻炼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用来激发儿童的思维活跃性,开发学生综合智力,培养和提升儿童的综合学习水平和能力,促进每一位小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