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东 赵金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大学生实现青春梦想的舞台,时代的光荣属于他们,时代的责任更赋予他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动更加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在此时代背景下,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红色文化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凝聚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应对社会多元化的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多个方面均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在立德树人总体方向下要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凝聚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2]红色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我国当前的红色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
1.红色文化的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
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即红色文化外在的表现方式和载体,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遗址遗迹、纪念地等实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革命文学作品等。红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即红色文化内在的精神要素和本质,主要包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顽强的红色革命精神。从红色文化的两个层面来看,它包含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和革命理想,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一种坚定的信仰,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效应,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被新时代大学生所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红色文化的形式多样,富有引导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由红色文化发展而来的红色旅游、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等文化载体生动形象、富有引导性。大学生可通过红色旅游,参观革命历史遗迹、遗物,观看红色文化舞台作品,聆听导游员讲述革命故事等途径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在获取红色文化知识和精神力量的同时使灵魂得到净化。
3.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富有创造性
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又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文化产物,更是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3]红色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红色文化是发展中的文化,它勾勒着中国人精气神的演进轨迹,描绘着中国精神成长发展的生发路线,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育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以及新时期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新时期,我们不仅要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红色文化永葆青春活力。
“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活动的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见证。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他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及红色文化教育,也还曾告诉我们,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对象不仅要有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要有普通群众,更要包括新时代的大学生们。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因其特殊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影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已引起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丰富着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红色文化教育业已走入大学,进入课堂。如:西华师范大学积极整合,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将红色文化广泛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当前在政府和高校引导下,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使得大学生把视野更多投向红色文化,更加关注红色文化。如:有高校在本科生红色文化调查中发现,有56.3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41.1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是需要加强。[5]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还是不够深刻,主动要求学校加强教育,这体现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渴望。
1.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红色专题讲座
高校里面的讲座很多,课程也很多,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也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既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请知名社会人士来讲。例如,革命前辈的故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老红军和老党员为国增光的光荣事迹,都很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特别喜爱的革命英雄。如果能请这些红色名人现身说法,必然可以将红色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必修课中,可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课程教学中,贯通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揭示其渊源关系,体现红色文化的近现代史天然地适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讲授。在具体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时代要求,保证每学期开设好2-3个红色文化教育专题。
3.推荐阅读红色文化书籍,编写红色文化学习读本
把红色文化内容编写成高校学生读本,作为辅助材料,力求丰富多彩,贴近实际。这些读本不仅可以介绍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红色革命相关的奇闻逸事,还可以介绍党的建设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的奋斗事迹。此类书籍和资料种类繁多,可以推荐给大学生阅读。尤其是名人传记,是最佳的红色文化读本,通过阅读革命前辈传记,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会有更亲切的感受,受到更大的感染。
1.利用本地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些身边的资源开展教育。这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教育常规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边的革命榜样与革命精神的熏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并不是在书本上,也不是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如湖北省各校善于利用区位优势和特点,与周边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建立若干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瞻仰,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2.利用时间节点和仪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仪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通过仪式体现神圣感,获得新的意义。从心理学上说,人的发展有一些关键期,在这样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教育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对高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要善用时间节点。一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时间点,如开学、毕业、获奖这几个时间点进行教育就特别重要。二是利用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纪念日,如国庆、建军节等这些重要时间进行教育也会取得更佳效果。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红色文化网站纷纷成立,要利用好这一资源进行网络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不仅拓展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使他们养成自觉浏览红色网站、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的好习惯。网络红色文化资源不必为我所有却可以为我所用,不必个个高校都去建红色文化网站,但各个高校却都可以利用网络红色文化教育的宝库。
1.为大学生践行红色文化创造条件
红色资源是一类社会资源,为了实施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应当与政府和有关机构组成一股合力,一起重视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一方面,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全力配合高校实施好红色文化教育,加大红色文化场馆的建设与免费开放的力度,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高校大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鼓舞。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红色文化活动提供条件,给经费、给场地,解决开展活动的实际困难。
2.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践行活动
红色文化教育要落到实处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还必须进行内化和践行。践行红色文化精神要求帮助大学生首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立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体来讲,高校可以积极构建“景校合作”机制,与周边的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伟人故居等红色景点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和研究基地,以班团活动、党员活动为载体,主动选派青年团员、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落脚点是由理论变为实践,由听到、说到再到做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理论思考的层面,而要将其重点放在实践行动上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把红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用红色文化来铸造大学生的灵魂,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机构,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因素,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不断拓宽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使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课程中有质的提升,让大学生在心底认同红色文化,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将红色文化中所蕴育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管仕廷.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传承,2012,(13):74-75.
[3]付治平.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1.
[4]王方国,张浪,孙娜.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刍议[J].高教学刊,2017,(3):172-174.
[5]梁晶晶.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