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陶丽黎
为了契合教育改革新理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文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借助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视觉美让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和体会文章想要表现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事物美。外部环境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来构建和营造,教师要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真正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充分发掘美的空间,为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尚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高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很难真正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文字美以及内涵美,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引发学生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张家界的索溪峪,只是阅读文字所描写的内容并不能真正感受到索溪峪的美,也不能理解文中提到的索溪峪“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就连游人也是野的”的深刻含义,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审美境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以及游人的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在真实的景物欣赏中去理解索溪峪的“野”,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美,我们可以在精炼的诗歌朗诵中体会到韵律美、文字美,也可以在优美的散文中体会到句式美、语句美,还能够在朴素的记叙文中体会到对话中富有个性的语言幽默美和情趣美。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斟酌、推敲,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美的熏陶。首先,教师要对文章中精美的词句进行推敲、斟酌。当前的语文教材选用的多是名家经典文章,这些著名作家、诗人的作品用词相当精妙,在表达丰富思想内涵的同时,又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作品描述得生动形象。
比如在学习课文《翠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描写翠鸟颜色的这段话,深刻理解作者在描写翠鸟形象时所使用的词语,如“头巾”“外衣”“衬衫”等。作者用橄榄色的“头巾”来比喻翠鸟头上的羽毛;用浅绿色的“外衣”和赤褐色的“衬衫”来形容翠鸟背部的羽毛和腹部羽毛,用词非常传神,学生在阅读时,稍加琢磨就能体会到文章想要表达的美感。
其次是句子欣赏。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精美的语句都是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素材。散文具有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对句式要求相对高一些,要求文章具有工整美、对称美、段落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欣赏体会散文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诵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美的感受,在反复阅读中获得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通过文章美读,感悟文章中的美好形象。比如小学四年级课文《长城》《颐和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长城绵延万里的威严壮观的气势,体会到了颐和园的精致和秀美景色。《火烧云》让学生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而通过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生动的语言、意境、形象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阅读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对文章进行分析鉴赏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精美语言,比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背诵描写精美的段落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游览顺序,体悟文章的结构美。在阅读分析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富有个性的对话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是体现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思考人物对话带来的信息,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获取对文章美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